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一个真正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们深知,幼儿自身才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应追随幼儿的“图式”来发展他们的思维,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思考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读懂幼儿的思维》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课程必须对幼儿的思维给予应有的尊重,这样的课程将为幼儿应对未来不可避免的挑战做最有成效的准备。
  关键词:幼儿;思维;图式;科学;尊重
  卡西·纳特布朗的著作——《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是一本关于幼儿图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的重要著作。贯穿这本著作的重要主题是把幼儿看作有能力的、严肃的学习者与思考者,它引领着我们踏上理解幼儿探索和游戏的意义、发现幼儿的思维、深入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旅程。此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一、《读懂幼儿的思维》的教育观点
  在前言部分,作者提到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总是努力地去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去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见了孩子的行为,却看不懂孩子行为的意义。当我们的视线追随孩子的行动,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它们反映的正式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的正是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书中总结出了八种图式:覆盖-容纳、动态旋转、动态垂直、动态来回、上方下方穿越、围绕边线运动、穿越边线等。本书提到的图式理论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思维与行为的共性与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为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我们要做的是挑战幼儿的思维并扩展他们的学习。当幼儿表现出特别兴趣时,我们应当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能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的经验。下面我将展开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论述:
  (一)幼儿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环境。
  正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育者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中自由学习的机会,另多变的、有刺激的环境和与成人交谈的重要经验会促进幼儿的质疑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观察幼儿行为,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
  当一个幼儿表现出对某一模式的特别兴趣时,幼儿需要成人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经验,这些经验能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要扩展幼儿的图式就需要为幼儿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交谈的机会,为活跃心智提供丰富的养料。早期教育必须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幼儿能积极参与能够促进多种图式发展的多样性的活动和经验。但是当幼儿发展出现停滞现象时,他们往往是停滞在思维的内容上,此时应该引导幼儿摆脱对内容的重复,其思维模式也随之丰富。图式理论似乎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一种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三)尊重每一个幼儿,科学看待每个幼儿的行为。
  幼儿在成人眼中看似无序的行为,实际上是有思维一致性的行为图式,幼儿的每一种行为都应被用科学的理论分析看待,幼儿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成人可以用肯定吸引幼儿的关注进而引导下一个更深层次的发展,扩展其思维图式,生活中,幼儿的某些行为往往会遭到成人的质疑和制止,严重阻碍了当时幼儿思维发展进程,实际上,真正的教育者经过实践都会得出即使你制止了幼儿的行为,也不会让他停止这一图式的行为,只有采用符合儿童兴趣的事情才能使儿童注意转移,作为教育工作者及幼儿身边接触的人只需要肯定并加以引导,使幼儿更好地发展思维便好。专业的幼儿工作者的责任就是为幼儿提供这樣的机会并与他们一起活动,给与支持、鼓励、挑战并解决幼儿的问题。
  (四)故事教学是一种积极地教学手段。
  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游戏,会使幼儿创造力和自发概念提高,称赞幼儿自发概念的价值有助于幼儿自我发展中的自信心的增强,从而扩展自我书写的内容。故事是人类习得经验的基础,幼儿早期接触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扩展思维,增长见识,并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对幼儿各方面学习与发展极其重要。故事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思维活跃的丰富的营养,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讲故事是学思维的载体,学思维是讲故事的目的。良好的载体能否实践最终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运用。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动机往往由直观具体的问题情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起。因此,教师不能干巴巴地把故事读给幼儿听,而是要讲得生动、形象和童趣盎然,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强烈的思维动机。教师可以让幼儿看故事、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这样不仅讲活了故事,而且讲出了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幼儿不但愿意听,而且渴望做。配合多种的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巧妙地呈现故事内容可以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幼儿“学思维”做好必要地情感经验和准备。
  (五)学生评价与家园合作的必不可少。
  在幼儿教育中,学生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是为了了解学生哪些没有学会,而是为了了解其学习获得了什么,进而思考其思维图式发展的类型从而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成人应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幼儿,此时你会发现大部分是独立的,动态的学习者。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意识到家长的重要性,通过与家长的积极合作才可能更好的扩展幼儿的学习机会,在书中也详细说明了六大规则,其中互相尊重是我尤为赞成的,现在好多家长老师互相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发展状况,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故认识到家长的重要性是每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书中也列举了一些方法:小组会议、个别家长交谈等。
  二、思考
  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尊重幼儿,科学的看待幼儿,不要以一种成人的看光看待幼儿,如今好多教师家长都不理解孩子的某些无理行为,认为幼儿是捣乱,不听话的乖宝宝,因此而责怪批评幼儿。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不肯定不鼓励反而责骂的行为正在摧毁一个幼儿的发展,所以此时最想说的,也是心中最想表达的就是,我们一定要真正的读懂幼儿,读懂他们的行为、学习方式、采用最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这才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英)纳特布朗著.刘焱,刘丽湘译.《读懂幼儿的思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