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贯穿教育工作始终的一门重要科目,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实行以来,体育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以此为基础本文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兴趣的阻碍因素为切入点,对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方法进行了简要研究,以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兴趣 疏导与培养 方法建议
一、小学学生的身心特征分析
1.身体特征
就小学学生的身体特征而言,其由于年龄较小,包括骨骼及各种脏器在内的身体组成部分均处于生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训练以促进更加健康地成长。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小学学生的身体较成年人更为脆弱,因此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适当性,避免造成损伤。[1]
2.心理特征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且极易对体育器材等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亢奋的情绪。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当组织学生对体育器材的不当使用,而且应当学会合理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引导其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保持热情的同时集中注意力,由此以保障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小学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的阻碍因素
1.体育教学模式老旧
结合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可知,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大多是依据小学体育教学的大纲进行选择,不仅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单一,教学过程也十分枯燥乏味。由此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发挥。
2.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除了教学内容及模式的选择老旧之外,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所带有的计划性及目的性所导致的教学方法过于机械也是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发挥的重要因素。在一般地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地活动锻炼,而缺少必要的师生及生生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被灌输各种体育技巧,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3.小学学生体能有限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体能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限度。且由于受到年龄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制约教学效果发挥的情况。如个别学生体力较弱、身体协调性不强等,如果教师不对其予以科学引导,则极易使其产生自卑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4.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虽然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但就整体教学模式来看,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再加之小学生本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导致不少学生将体育教学过程等同于娱乐休闲过程,由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往往是一种放纵的心态,而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的兴趣。
三、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1.充分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虽说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兴趣与体育基础设施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但实际上,要想使得学生树立起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最为基础的因素就是使其亲自接触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例如,要想使得学生树立起对足球这一运动的兴趣,学校则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接触足球运动的条件,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与足球的感情。因而,本文认为,要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充分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2]
2.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及内容
前文提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过于突出的机械性和目的性是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要想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还需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构建。例如,在学习《跑走交替》一课时,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教案上所提出的让学生认知跑和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跑和走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对于跑和走的兴趣。而如果教师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处理,将跑和走融入到接力比赛,五人六足等竞技类游戏中,就能够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3]
3.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媒介
由于受到小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影响,其往往对一些新奇、好玩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而对于固定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意兴阑珊。因此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样性的教学媒介进行辅助教学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跨栏》这一部分的体育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书本、多媒体设备及实践活动三种媒介是学生充分认知并参与这项活动。具体地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书本向学生介绍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继而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得学生对这项活动有一个动态直观的了解,并最后将这种认识及了解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融合中获得乐趣。
4.适当控制体育训练强度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制约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激发的系列因素可知,小学学生的体能限制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是造成部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产生自卑感而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的相似性分成不同的体育学习小组,并通过合理地预估其所能承受的体育训练强度安排适当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活动任务,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从而使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相应的增强。
结语
总的来说,体育教学能够使得小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运动技巧并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选择,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合理控制训练强度等方法培养和疏导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永辉.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2]吴其山.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学周刊,2018(25):169-170.
[3]莫后人.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11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