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的实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前言
“运动教育模式”经过许多教学实验证明,在体育教学领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教育模式”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推广开来。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及国内的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课上都深刻的影响了学生、教师、以及体育课程系统。
“领会教学法” 早已并被广泛应用于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在实践中证明“领会教学法”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到老师和学生广泛欢迎,提高了低技能学生的参与度,显示出积极的教学效果。在国内,以期从理论上、在实践中证明“领会教学法”不仅符合现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有较高运用价值的教学方法,而且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较好效果。
所谓将两种教学模式,运动教育和领会教学法进行融合,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一种教学模式。Alenxander和Penney(2005) 利用混合模式时,同样运用运动教育模式作为组织框架,然后结合利用领会教学法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本研究就是将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进行融合,采用融合后的混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以某高校两个羽毛球选项班,共60名学生(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
2.实验设计
实验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融合模式的赛季设计:运用融合模式和运用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组织框架和运动教育模式也是一致的。将整个学期的课程设计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赛季。赛季由赛季准备阶段、正式比赛阶段、季后赛阶段三个部分构成。最后对这个赛季的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评估。本赛季,将学生异质分成若干运动队,以固定小组的形式就是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赛季流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产生赛季冠军。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学期的教学。
3.考核与评价
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在實验前期、实验后期的相同课次上分别进行了技术前测和后测,测试项目为体育高考羽毛球专项测试的部分内容(发高远球、击高远球)。
针对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借鉴了教育部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Scale, CCSAS)进行调查。
4.实验控制
本实验的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客观条件的控制、对实验执行者的控制以及对实验评价的控制等方面。
三、结果与分析
对实验班、对照班按照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通过spss17.0对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效果的差异性。
1.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的第二节课对学生进行技术前测,实验的最后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实验后测,测试项目为体育高考羽毛球专项测试部分内容(发高远球、击高远球)。实验班、对照班均有30名学生参与技术前后测试,所有人成绩均有效。
表1所示,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击打高远球(0.838>0.05)成绩差异性都不显著;后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击高远球(0.007<0.05)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性。
表2所示,前后测对比中,对照班后测和前测的击高远球(0.101>0.05)成绩差异呈不显著性,t值显示对照班发高远球后测优于前测;实验班后测和前测的击高远球(0.000<0.05)成绩差异呈非常显著性,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有利于学生技术方面的学习,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团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提高。
2.建议
结合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实施运动教育模式与领会教学法融合模式教学应注意: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团队的构建,激励学生进行课外练习,通过节节课比赛将最终比赛推向高潮,但要避免节节比赛给同学们带来的不新鲜感;
异质分组,考虑男女比例,队长的选择等因素;
课堂:一、课堂内容很丰富,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要细致精确;二、要关注各运动队的练习方法,及时给予指导;三、针对水平高的同学或者队长本人保持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学习公平性;
考核评价,应改变学生为考而学的定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