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紧扣问题单 凸显真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单”的研究为有效课堂的突破口,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以“问题的初始发现”为“教”和“学”的逻辑起点,以“问题的系统展开”为“教”和“学”的逻辑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在离开课堂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 问题单 实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和江苏省“五严”规定出台之后,对于学校来说,打造有效课堂,就显得特别重要与迫切。我校以“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单”的研究为有效课堂的突破口,建构以创设问题情境、推动问题探讨、指向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镇江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我校构建了“一所三校”(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丹阳市实验初级中学、镇江第一中学)科研协作共同体,以共同关注的“问题导学”课题为引领,通过小学研究“问题单”,初中研究“问题串”,高中研究“问题树”,搭建了研究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交流平台,以追求教育科研工作的高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有可能走出一条从学科个性到学校个性的科研之路,也有望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大特色。在这条研究之路上,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并获得了一些成绩。
   一、向下扎根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是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我们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渠道,采用集体学习、个人学习、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教师学习一些关于问题导学法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并且开展了读书心得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理论的阅读、讨论,加深对课题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开展实践活动,夯实研究过程
   (1)切实做好成员培训,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组成员是学校课改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研究工作水平不仅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质态,还影响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质态。因此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或做专题讲座,或对教师进行零距离的培训,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同时给课题组成员压担子,让他们承担语数外各学科问题导学课堂实践的任务,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策略;让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有机整合;让课题研究的成果能真正地指导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是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也是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主要方式。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充满活力,在学校每周和每月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在实践课中必须体现课题内涵和各科新课程精神,力图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成果,课后及时安排评議活动,不仅促进了执教教师对课题内涵、课程标准的再认识和再实践,也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学习研究中经历一次次的洗礼。在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安排听评课活动,每次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课题研究沙龙活动,结合课题由两位教师主讲后再与全体教师交流互动。以磨课、研课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各学科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各学科教师调整和改进工作。
   (3)务实开展专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生命在于实践。课题组部分成员能根据自身在课题组中承担的研究任务,积极申报丹阳市市级小课题,并认真扎实开展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我校多位教师个人小课题都已经成功结题,其中一位教师领衔的课题还获得丹阳市小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
   3.注重理性反思,积聚研究成果
   学习需要反思,反思更要改进,为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健康发展,我们加强了课题组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实践改进,不仅搭建了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先后组织开展专题电子小报展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育叙事征文,教科研活动心得等评比交流活动,力求以交流促思考,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
   二、向上开花
   1.初步构建了实用的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单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流程)。
   语文课堂:揭示问题,明确任务;自主学习,思考实践;合作探究,深入实践;拓展延伸,检测反馈。
   数学课堂:前置诊断,呈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挑战自我,深化问题;总结评价,延伸问题。
   英语课堂:课前互动,引入问题;创设情境,呈现问题;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合作学习,研究问题;总结延伸,深化问题。
   当然,这些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内容、课型等都可作灵活的变动。但“问题单导学”的课堂必定要努力做到: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我们的“问题单导学”追求的是:
   (1)课前思疑、生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的源头,“问题单导学”模式中,学生的预习是关键,在我们设计的“问题报告单”中,教师除了设计共性的预习要求,如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文后的基础练习等,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年段训练目标,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把质疑作为预习环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作为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并为教师的再次备课提供准确的学情。
   (2)课中质疑、解疑
  《论语·述而》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的确,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问题单导学”模式中,强调在课中质疑、解疑,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为重点,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基础。指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让他们动态生疑,“有疑就问”,并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共同解疑、释疑。    (3)课后留疑、探疑
  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会因为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停止,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思考空间的延展性问题,在课余时间能自主探究教师布置的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巩固学习成果。课后留疑、自主探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给学生一个思索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2.全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问题单导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问题单导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启发诱导不硬拖,激励评价不硬压,点明解疑方法不硬灌,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学力得到了提升、人格得到了完善。
   (1)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报告单预习的形式深度走入文本,进行预习,并完成涵盖本课双基知识点和能力点上的预习导读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有章可循,摆脱了以往茫然、被动的应付式预习,预习时初步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成了个性问题,这样的循环,既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逐步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问题单导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学生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发明和创造活动。“问题意识”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改围绕教师、书本及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不断学会、发现学习各种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促使学生把学习活动转化为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扩展知识,发展兴趣,锻炼能力。
   课堂内外,学生们乐于学习,樂于探究,乐于交流,他们不断体验着成功,感受着快乐。三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学科、各层次的不同竞赛,先后有200余人次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养成了思考质疑、探究解疑的习惯,在近三届江苏省“小小数学家”小论文评选活动中,我校有60余篇学生论文获奖。
   3.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先学后教,准确把脉
  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报告单预习,传统的满堂灌显然行不通了,教师只有围绕着学情,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为课堂主线,智慧地重组课堂结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备课是关键,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学段目标,设计问题,备好框架;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预习,收集并整理学生的疑惑,修正、完善自己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呈现的是教师自己的智慧,是结合学生学情的个性化备课。
   (2)自主合作,准确定位
  在“问题单导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学会的,就不安排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教师只是对学生确定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沟通,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有力地促使教师走进问题单导学,研究问题单导学,实施问题单导学。所有的课题组成员对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反思、分析及实践经验,都自觉地进行分析、梳理,撰写成有质量的研究报告、论文及案例分析,学校整理汇编了“我最得意的‘三单’设计”。三年来,我校45人次在江苏省“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和镇江市优秀案例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400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诸多收获,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将“问题单导学”做得更加扎实有效,相信我们的科研之花一定会花艳果香,香飘四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0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