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的风险类别与化解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全球经济提振乏力和我国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异地中低端就业岗位趋紧,许多农民工被迫返乡。囿于专用性技能锁定和习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一些返乡农民工首选农业领域开展创业活动。然而,进入该领域创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市场、自然、人为、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其中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把脉不同风险的衍生机理,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的消极作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农业领域创业;风险类别;化解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4-0038-07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高达1个百分点,但截至2018年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至43.37%,两项指标都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处在“诺瑟姆”曲线中30%—70%的加速发展阶段。然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各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速了大中城市对中低端技能劳动力的“排斥”,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阶段性放缓。出于生计和发展需求,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这种表征上的“逆城市化”行为,一方面缓解了城市当局疲于应对辖区内大量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的双重就业压力,为城市动能转换腾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带就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最终使他们更有实力到城镇购房置业,从而助推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得更稳。更何况,农民工返乡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对于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倡导和合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重大。
近些年,因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迁所致,我国农民工返乡人数与日俱增,该群体的稳定就业、稳妥创业、稳步增收作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支点,其作用能否得到持续巩固和充分释放,对于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非常关键。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农民工返乡人数骤然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身边某些返乡创业成功个案的鼓舞,加之家庭经济压力驱使,一些农民工返乡后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事实上,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概率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相关实践所反馈的信息也一再印证了这一结论。同时,较之于二、三产业,农业有其自身特殊性,返乡农民工进入该领域创业面临的风险更多,承担的潜在损失更大,必须预先做好心理准备,提早拟定风险防控预案。
一、农业领域创业风险的不同类别及其衍生机理分析
本文之所以聚焦农业领域创业风险展开系统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现实中进入种养业以及与农业高度相关的行业(即所谓“大农业”口径)进行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人数占比高达77.8%,故选择该群体样本的创业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具有普遍意义和实践价值。由于思维模式固化、自身资产专用性、家乡资源禀赋以及浓郁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返乡农民工特别是第一代农民工创业很自然会选择进入农业领域。遗憾的是,由于多重原因,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概率整体偏低,农业的弱质性更是大大抬高了该领域成功创业的难度。创业失败,对于返乡农民工而言,直接意味着经济受损和事业受挫;对于社会而言,则预示着更多人失业,增收乏力,消费能力孱弱,经济发展动力枯竭。因此,必須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风险的类别差异与衍生机理,尽早谋划风险化解策略,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1.市场风险
农民工返乡后进入农业领域创业,从一开始就要接受激烈市场竞争的挑战和筛选,创业项目的筹划、启动、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经历各种未知风险的严峻考验。
第一,选择普通类农产品开展创业,始终面临一个难解的死结。普通类农产品收入弹性小,即使人们收入提高了,非但不会大幅增加其消费量,反而更可能购买品质更高的替代品。另外,偿还债务的巨大压力和“挣快钱”的浮躁心态极易诱导创业者为了竭力扩大产量而超标使用化肥、农药,其结果是农产品产量可能增加了,但质量却严重下降。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日益关注乃至于挑剔苛求,这种粗放式种养方式越来越背离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再者,由于普通类农产品的技术、资金门槛相对较低,模仿性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接踵而至,引发行业内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供过于求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创业者成功的希望愈加渺茫。因为返乡创业者个体不可能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无法把控农产品未来市场供求的总体态势,所以其在选择具体创业品种、确定种养规模等时带有盲目性,由此不难解读各地每年几乎都会出现的苹果、西瓜、大白菜等农作物大量滞销的深层原因。
第二,选择特色类农产品进行创业,也会遇到诸多困难。首先,特色类农产品需求弹性大,收入变化对其购买量影响显著,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滑必然缩减用于购买此类农产品的支出。其次,选择特色农产品创业,一开始就面临着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高、市场认可周期长、品质控制难等问题困扰,任何一个环节把控稍有差池,就可能延缓乃至阻碍创业项目的整体推进。最后,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电商和物流企业“下乡”的确为返乡创业者开设网店、微店经营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包装不科学以及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许多特色鲜活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由于挤压、延期等原因而频频出现腐烂变质现象,不愉快的网购体验和漫长无望的维权经历使得许多网购者不得不无奈地放弃再次购买,最终导致特色农产品销售受阻。
2.自然风险
较之于二、三产业,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剧烈。农业生产周期长、环节多的固有特征,以及农业保险的普遍性缺位进一步放大了各种自然风险的负面影响。
第一,农业本质属性使然。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靠天吃饭”依然是其根本特性。该领域的创业者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和对自然风险的抗衡能力都取决于其采纳现代农业技术的多寡。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技术含量不高。进入该领域创业的返乡者深知采用先进科技之于提高产量和确保品质的重要性,也明白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抵御自然风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但遗憾的是,受资金所限,绝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无力在这方面投资过多,农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因此,自然环境的些许变化都可能对创业行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爆发更加频繁。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农业防灾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和年久失修,导致自然灾害的波及面更广,后遗症更为严重。诸如干旱、洪涝、暴雨、冻雨、酸雨、霜冻、暴雪、冰雹、雾霾、台风、赤潮、海啸、地震、泥石流、沙尘暴、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一直是盘旋在返乡创业农民工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任何一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都会轻易耗费创业者的前期投入。
第三,病虫害防控难度大。前些年受唯GDP政绩考核模式影响,各地曾盛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乏对生态环境应有的敬畏与保护,屡禁不止的掠夺性开发严重透支了生态环境有限的自净能力。另外,由于认识模糊和疏于管理,多年来农村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几乎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便随意倾倒,从而加速了环境恶化进程。相关失范行为极易引起某些病原体基因突变,防控难度逐年加大,一旦某种病虫害或者疫情突然爆发并迅速肆虐,倘若应对不及时、措施不到位,都可能使创业者陷入困境。
第四,农业保险制度欠发达。农业保险原本是农业经营过程中应对意外风险、减少灾害损失的最后一道屏障,进入农业领域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理应踊跃参加。更何况为了彰显帮扶导向,各级政府均对投保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真正需要创业者缴纳的保费往往不到总标的的20%。然而,该项险种的参保率一直非常之低。2018年8月中下旬,山东省寿光市突发特大洪水,返乡创业的蔬菜种植户损失惨重。洪灾发生后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灾后农业保险的赔付上,希望借此最大限度地帮返乡创业者挽回经济损失,适当弥补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遗憾的是,现实的情景让人揪心。《每日经济新闻》披露,寿光市推行了多年的政策性蔬菜大棚农业保险成效甚微,在这次受灾的14万个大棚中,仅有约120个参加了农业保险,投保率竟然不足千分之一!虽然表面上看这种现象让人费解,但深究个中缘由似乎亦在情理之中:一是由于宣传不到位,绝大部分农户混淆了农业保险与其他类保险的区别,出于对商业保险的本能排斥,加之存在侥幸心理,创业者对农业保险始终退避三舍;二是现行农业保险制度中有关保险金额、责任范围以及定损标准等方面的设计不尽合理,例如,目前农业保险的保额以保物化成本为主,实践中许多农作物的保额与其种植养殖物化成本差额较大,导致投保人有一种明显吃亏的感觉;三是投保审核手续过于复杂、定损理赔服务时滞太长、对某些保险条款理解分歧较大等因素也降低了创业者的参保积极性。
第五,农业生产调整的滞后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一个较长的自然生产周期,即使返乡创业者在某个时段已经意识到由于供大于求自家农产品未来的价格下跌几乎是既成事实,此时终止继续追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止损,但中途放弃也就意味着创业者短期内要支付一笔相当可观的沉没成本。可见,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调整的滞后性特点导致进入该行业创业的农民工经常处于被动境地。
3.人为风险
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所遭遇风险的源头无非是天灾和人祸两个方面,人为风险便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了对人为风险的准确研判与积极预防,创业者极有可能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第一,發包方无端解除合同。旨在获得规模经济,创业者不得不转租大量原本由他人承包但事实上长期粗放经营甚至撂荒闲置的耕地、林地、草场、水域等。尽管已经与相关人员签订了承租合同,但是现实中常见的图景是,一旦创业项目初见成效尤其是利润颇丰时,出于“经济人”本性作祟,原承包人难免眼红,他们经常要么提出修改合同,大幅抬高承租价格;要么单方面无理撕毁合同,强行收回自己的发包资源。无论哪种情形都是创业者无法承受之痛,均需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物力,方能平息双方的利益冲突。
第二,少数地方官员存在不当作为。持续多年的反腐风暴对各级官员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风气也在逐步形成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地方官员依然心存侥幸,企图在筛选返乡创业扶持对象和确定帮扶标准时假公济私:一方面尽可能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纳入政策惠顾之列,以期获得对方情感上的后期报答;另一方面则通过“暗示”,让受益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回报。其结果既提高了创业成本,又导致那些真正拥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因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而只得一再推迟或者无限期搁置创业计划。
第三,乡村闲散人员的“敲竹杠”。近些年由于城镇正规部门就业岗位增速减缓、非正规部门就业也相对萎缩,大量农民工被迫回流农村。少数返乡者长期赋闲在家,结果坐吃山空,生活陷入困顿,情绪跌至低谷。经济上的拮据与心理上的失衡迫使他们幻想寻找一夜暴富的捷径。受物质利益和虚荣心的双重驱动,他们很容易与当地游手好闲者合流,灰恶化特色逐步显现,团伙化趋势愈加严重,最终极有可能演变为祸害一方的黑恶势力。只要看到家乡某些农民工返乡创业稍有成就,他们就隔三岔五前去找碴儿,创业者往往为了息事宁人,只得一再忍气吞声地挤出宝贵资源打发他们。徐晓军(2009)在江西永丰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少数返乡滞留者通过“擂肥”“仲裁纠纷”以及“代人收账”等不法行为谋求不当得利,严重影响到返乡农民工正常的创业活动。
第四,农资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盛行。某些农资经销商盯上了农村市场中主管部门的工作疏忽和监管盲区,昧着良心向返乡创业农民工低价推销假冒伪劣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疫苗等。由于缺少专业鉴别能力,加上贪图小便宜的人性弱点,创业者很容易上当受骗。只有等到收获期来临发现项目受损时,他们才幡然醒悟,但一切为时已晚。现实中类似的坑农害农事件并非只是孤案,深受其害的创业者轻则减产减收,重则颗粒无收。
4.管理风险
尽管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城里打工磨砺多年,但几乎都没有独当一面完整打理过一个企业的经历,至多带领过企业中的某一个班组、分管过某些零散的业务。在全面管理能力锤炼不够、系统管理经验储备不足的条件下,贸然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潜在的管理风险不容小觑。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当创业企业运行趋于平稳,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时,返乡创业者的亲朋好友、同学乡党、社区领导不免眼热,纷纷自荐或者引荐他人到企业工作。因为其中一些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曾或多或少地提供过帮助,碍于人情面子,创业者“不敢”轻易拒绝。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中人浮于事现象日趋严重,而且使得企业真正需要的、有能力的外来者很难进入企业核心岗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多元化,人才短板愈加掣肘。
第二,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旨在内化和降低管理成本,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几乎都发轫于家族制,其决策权基本上皆为创业者个人所控。该决策模式在创业企业起步时的确有助于消除代理成本和提高决策时效性,便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可是,随着企业进入成长和成熟期,这种决策方式的弊端日渐暴露出来。如果返乡创业者依然不愿与他人广泛沟通,固执地坚持运用“试错法”进行经验式决策,这是相当危险的。在信息化时代,决策者很容易被过量的信息所迷惑和误导,从而误判形势,做出不当决断,导致前功尽弃。
第三,财务管理不規范。农业领域的创业企业由于规模小、待遇差和位置偏,很难招聘到业务娴熟的财务人员,无法编制出合规的台账细目,一旦工商税务部门稽查账目,创业者将面临追加罚款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创业企业账目混乱不清,使得外部潜在投资者无法全面洞悉企业运行的实际态势,不能准确评判企业经营的真实绩效,即使是很好的创业项目,由于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外部人也不敢轻易注资,使得创业企业白白丧失难得的融资机会。
第四,创业者低估了“硬撑”的代价。返乡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多重资本优势与一系列外在有利支撑条件的耦合才可能促成创业项目顺利推进,这就决定了创业成功更多的只是小概率事件。当农业领域的创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经营不善、扭亏无望时,绝大多数返乡者不是选择当机立断,及时剥离前景黯淡的业务,最大化减亏止损,而是天真地抱着一丝幻想,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苦苦坚守,其结果是越陷越深,最终滑落至巨额债务泥沼中难以自拔。王志恒(2016)走访发现,安徽省亳州市某返乡农民工选择家兔养殖开展创业,开始一两年尚且有些收益,近几年因为兔皮价格一路走低,导致大量兔皮被迫囤积在冰库。后来养殖场的饲料都不得不赊账,而且债务都是民间借贷的高利贷,资金成本非常之高,甚至因为债务问题与所有亲戚断绝了来往,心理成本更是不可估量。事实上,到最后该创业项目的总资产不足48万元,但欠外债总额却高达50万元之多。但是,由于虚荣心所致而始终不愿直面创业失败的残酷现实,该创业者仍然强打精神勉强支撑,其最终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5.政策风险
相对于城镇而言,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政策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经常面临多重政策风险。
第一,政策的多变性。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日趋严格,环保标准频繁调整,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这对选择养殖业作为创业项目的返乡农民工影响巨大。可曾记得,当初极力鼓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是相关部门,现在强力催促创业者限时整改的也是这些部门,这让创业者感到十分困惑和苦闷。地方政府落实环保政策的举措大致包括三条途径:一是强令比照最新环保标准不达标的创业项目停产停业,二是勒令涉嫌违规的创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限产或者搬迁,三是要求那些被确认为污染类的创业企业限期更换价格昂贵的环保设备。显然,受实力和条件所限,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是创业者短期内难以承受的。例如,前些年许多返乡农民工选择生猪养殖业从事创业,当时地方政府也非常支持,在贷款、场地、补贴、技术等诸多方面提供便利,创业活动渐有起色。但近几年随着环保要求层层加码,管理方开始只是控制规模,后来变成限期搬迁,再后来干脆就是全部取缔,其间留给创业者转产时间太短,仓促间很难找到稳妥的处理方式,丧失了最大化止损的可能性,最后创业者只得无助地目睹自己多年心血付诸东流。
第二,政策的非连续性。某些官员为了彰显个人权威,有时任性地调整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经常置前任的种种“旧账”而不顾,甚至强行推出任期内更能营造标志性政绩从而获得更多晋升机会的新举措,新旧政策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和间断性经常让返乡创业农民工无所适从,不得不挤占优质资源去疏通各种关系,以便使得既有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惠及于己,并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游说主管部门把自己的创业项目纳入新政策的照顾范围之内。
第三,政策的不确定性。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地方政府都曾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制定过多项扶持措施,但是,倘若创业者真正去要求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时,等待他们的则经常是敷衍和推诿。即使口头答应信守承诺,但执行起来往往也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集体食言,否认当初的承诺。随着地方债务不断累积,财政亏空逐年增加,某些地方政府按时足额支付辖区内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时都东挪西凑,如何奢谈确保和兑现各项返乡创业扶持资金。
事实上,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所面临的以上风险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另一个更关键方面则在于这些风险往往交织纠缠在一起,致使其负面效应可能被数倍放大。
三、农业领域创业风险的化解对策
鉴于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遇到各类风险的衍生机理不同,所引致的负面影响亦千差万别,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设法阻断各类风险升级路径,降低风险的消极作用,促进返乡创业成功。
1.多管齐下,降低市场风险
第一,延长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针对普通类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先天缺陷,考虑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从而达到增加创业收入目的。具体思路如下:一是沿主打产品延伸,深度挖掘产品的多样化使用价值。例如,广东省的一位返乡农民工选择种植桑树创业,他先后从桑叶用于养蚕、食用、制茶、入药向桑葚果的采摘、榨汁、酿酒、果脯腌制再向桑树皮和根的工艺品制作等环节延伸,通过提高各个环节附加值,由此跃出“盼丰收、怕丰收”的两难境地。①二是主业内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即由种养业向上游的育种育苗、向中游的储存运输和向下游的市场营销扩展,由此不仅拓宽了利润来源,而且破解了经营业务长期锁定在某个单一环节而极可能被采购商“俘获”的魔咒。三是跨行业延伸,加快多产融合发展。即依托主业向二、三产业拓展,推进种养、加工、餐饮、旅游、销售等事业板块深度融合,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第二,重视网络营销,聚焦利基市场。买方市场下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在强化品质控制前提下增加产量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营销环节,要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多维、直观、时效、更新快、辐射广、互动强等优势,线上和线下并重,最大化拓宽产品销售的客户群体。同时,创业企业要聚焦细分市场,重视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以较少投入获得最佳效益。例如,贵州省的一位返乡农民工选择在家乡种植小香葱开展创业,由于当地平均海拔2千米以上,常年可以向市场提供充足的香葱货源,从而弥补了其他地方因夏天气温高小香葱供应断档的天然缺陷。同时,创业者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各地消费者对小香葱在颜色深浅、个头粗细、葱白长短等规格上有不同要求,因而科学把握栽种深度、浇水频率、收获时间上的细微差别,种植出契合特定区域市场需求偏好的小香葱,实现了成功创业的梦想。②
第三,提高组织化程度,夯实议价能力。我国农业领域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生产者在农产品价格上始终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因此,返乡创业农民工有必要发动当地更多农户加盟某一创業项目,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机构,稳步提升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提高合作机构在主打农产品价格上的议价能力。例如,内蒙古的一位返乡农民工利用家乡丰富的草原资源养殖当地的一种特色羊,由于资金有限,养殖规模难以扩大,无法左右出栏羊价格,事业发展一直徘徊不前。后来,他带领周边农户共同组建养羊合作社,通过低价向成员提供羊羔、免费负责技术指导等手段不断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组织化程度。这些羊前期在牧民家中分散放养,在出栏前的几个月再转移到现代化养殖场集中防疫、育肥,最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质量上因为前期的技术保障和后期的集约化管理而得到大幅提升,数量上因为控制了该品种羊在当地市场80%以上的供给量而取得了行业销售的主导地位,所以合作社牢牢掌握了出栏羊价格制定上的话语权,创业者带领成员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③
2.未雨绸缪,分散自然风险
各种自然灾害的潜在性、突发性、破坏性是该领域创业者无法绕开的坎儿,必须提早做好做足各门功课,争取把灾害的严重性降到最低限度。首先,防灾层面上,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预报和监测的准确度,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及时告知相关人员,提高创业者的防灾意识,预先备好各种防灾物资,以应不时之需。其次,抗灾层面上,抓住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政策契机,广泛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相关部门在创业者规划和实施创业项目时要提醒和督促其重视防灾功能,夯实抗灾能力。最后,救灾层面上,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展开科学施救,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单位协调各部门的救灾行动,尽可能降低灾害损失。更为紧迫的是,要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激发创业者的参保积极性,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一方面,结合农业保险多年的运作实践,适度微调保险金额、责任范围以及定损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设计出更贴合投保人需求的新型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尽量简化赔付手续,及时定损理赔,推动农业保险制度高效、便捷、低成本运行起来,为返乡创业者防控自然风险构筑一道坚固的屏障。
3.多方联动,阻隔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既然是因人的参与而产生的,那么防范此类风险的根本途径就在于维系和处理好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首先,突出合同的严肃性。司法部门应秉公执法,严厉禁止单方面终止合同的行为,督促违约方及时赔偿创业者的相关损失,大幅提高违约成本。其次,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目前“苍蝇乱飞”现象在乡村比较普遍,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打消某些地方官员因试图滥用手中权力而滋生“收租”和“索贿”的贪念。再次,强化打击的精准度。制止少数好逸恶劳者对返乡创业者无休止骚扰,坚决遏制其灰恶化、团伙化进程,果断叫停各种“敲竹杠”行为,把运动式整治与常规性治理结合起来,形成对不法分子的强烈震慑与持续打击,最大化保护创业者利益。最后,各级政府要加快“放管服”改革力度。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要尽量下沉,早日构建起覆盖县、乡、镇农资市场的监管、投诉、受理、处罚等一站式联动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创业者由此失败的可能性。
4.统筹兼顾,减少管理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必须遵守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时时保持危机意识,不能意气用事,更不得随意而为之。减少返乡创业中的管理风险,应重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坚持能力至上、任人唯贤的原则,逐步克服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向型、封闭型选人用人顽疾,根据创业企业不同的岗位技能需求,公开从人才市场上招聘能岗匹配的员工填补相应的职位空缺,形成一个精明强干、包容协调的工作团队。其次,伴随着创业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要尽快褪去家族管理的人治特色,畅通各方意见反馈渠道,构建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化解创业者个人决策隐藏的巨大风险。再次,建立健全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招聘选拔业务能手充实相关岗位,规范企业资金管理。通过构建完善透明的财务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对于企业品牌建设和融通社会资金也都是最佳的宣传素材。最后,农民工返乡创业终究要面对两种结局:成功抑或失败。从概率论角度审视,创业失败更可能是一种常态化的结果。当创业企业长期陷入经营困境,创业者虽几经努力仍不见起色时,就需要冷静下来仔细研判创业项目的未来走向。如果穷尽个人能力依然无力回天,倒不如勇敢接受现实,果断割舍惨淡业务,妥善处理好欠款追讨、设备转让、员工辞退等善后事宜,尽可能多地挽回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当创业颓势不可阻挡时要懂得及时刹车,选择主动放弃,善于从首次创业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东山再起积累宝贵经验。
5.令行禁止,弱化政策风险
相对于城镇创业而言,农民工返乡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条件更为艰苦,因此创业过程中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尤为重要。首先,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切忌朝令夕改。要让返乡创业者形成明确预期,才更有信心和动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同时,在新政策落地前预留一个相对宽松的窗口期,使创业者有充足时间重新规划创业项目,从容调整主干业务,尽可能减少新政策对创业活动的意外冲击。其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避免前后脱节。各级领导必须坚持新旧政策的一致性,帮助创业者彻底打消踟躇于某项优惠政策还能持续多久的顾虑,以便全身心投入创业中。最后,秉持政策的严肃性,谨防贯彻不力。只要是有效期内的政策均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那些由于客观原因所致的、一时实在难以落实的政策,务必要提前与创业者充分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谅解。一旦条件成熟,即刻兑现相关政策,强化政策的导向性和公信力。 四、简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随着返乡创业农民工规模逐年扩大,创业成败的影响面亦愈来愈广,该项系统工程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消费、精准扶贫、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方面均承载着重要功能,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事实上,各种风险与创业进程始终如影随形,创业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敬畏和戒备心理,准确把握创业时机,敏锐感知和及时捕捉潜在风险的细微征兆,预先制订风控方案,激活各种利好因素的最大化效用,积极推动创业项目顺利进行。
本文着重考察返乡农民工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由于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各类风险的表现形态、衍生路径和影响程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必须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逻辑,笔者尝试对此问题展开系统探讨,希望提出某些有创见的观点,以便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并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目前看来,本文所提出的创业风险防控对策可能更多的还是指向性的,依然显得较为笼统和粗线条,距离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尚有差距。如果能够从准确界定地方政府、返乡创业者和行业协会三方的责任,从规范地方政府介入的适度性、提高返乡创业者的主动性和强化行业协会的组织性,从提升三方的统筹协作能力等维度出发,逐步构建“地方政府适度引导、创业者真正主导、行业协会积极疏导”的三位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防范机制,并基于此提出全面系统的应对策略,则更能抓住该领域研究的痛点。显然,这些正是学术界未来重点探究的关键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寻求更多更好的答案。
注释
①②③此处案例选自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致富经》栏目播出的真实故事。
参考文献
[1]王洁琼,孙泽厚.新型农业创业人才三维资本、创业环境与创业企业绩效[J].中国农村经济,2018,(2).
[2]李媛媛.我国农业保险合同制度的反思与优化[J].保险研究,2017,(5).
[3]徐晓军,孙奥.论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乡村“灰恶化”风险[J].人文杂志,2009,(3).
[4]石智雷,杨云彦.外出务工对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1,(12).
[5]谢廷廷,王志恒.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调查[J].决策,2016,(7).
[6]黄祖辉,吴彬,徐旭初.合作社的“理想类型”及其实践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
[7]芮正云,方聪龙.互联网嵌入与农村创业者节俭式创新:双元机会开发的协同与平衡[J].中国农村经济,2018,(7).
[8]曹宗平,唐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州学刊,2017,(11).
責任编辑:澍 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62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