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多方面地影响我们的生存。在信息时代,必须具有信息技术基础。因此,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应注意的几大关键问题,力求共同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原则 教师角色
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多方面地影响我们的生存。可以说,在21世纪,不具备信息能力,就会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因此,在信息时代,必须具有信息技术基础。在中小学校逐步普及计算机操作等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方式坚持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习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探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应安排集体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方法应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在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经历过三个阶段:以学习计算机语言为主的程序设计教学阶段;以学习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的应用软件教学阶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目前正处于从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阶段向信息素养培养阶段的过渡时期。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
目标一,信息应用的实践能力 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的能力。
目标二,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包括对信息手段特性的理解,对为了评价、改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目标三,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很显然,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并不只是计算机技术的教学。
四、网络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的角色
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使计算机的应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要想做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网络上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教师,只是教师的作用和以前不同了,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必须担当起以下角色:
1、引导员或咨询员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作用并没有结束。虽然互联网上有大量信息和知识供学生选学,但由于学生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面对纷繁的知识他可能会无所适从,不知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而同样是面对纷繁的知识,教师却可能凭借自身的阅历、经验、知识优势辨别、筛选大量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与困难时,教师应当从旁启发、点拨、帮助,教学生通过查阅互联网或其他资料解决疑难。
2、激励者
有人认为,面对互联网,学生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但实际上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青少年,在其身体、思想都未成熟的时候,如果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先进的学习手段也是无用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优点就是课堂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知识上的影响,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教师就是这种影响的主要制造者。而面对互联网,如果没有教师的从旁督促与激励,再大的信息量,再先进技术手段,也不会使学生学到东西。
3、保护人
互联网可以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但也有不少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青少年因为年龄尚小,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被染上病毒,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保护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不出思想偏差。这在以往是很重要的任务,今后更是不容忽视而且极为艰巨的工作。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抓住了机遇。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较高信息意识,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管理、运用,能通过网络与外界(如家长)交流,要突破“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实效,才能符合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若晴.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探索[J].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0年
[3]《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教师网
[4]王建宏.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思考[J].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222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