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品德课彰显生命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小学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作为小学品德老师首先要追求“有效德育”,我们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品德教学更是一种浸润教学,而其中情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是一切行为的生命线,作为经验中最亲密的体验,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尤其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对道德知识的传授起着制约性影响,它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之中。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任何教科书都是内含特定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范例或资源中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线素,并将教科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相应的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拨动,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情感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体现同样应该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实现。在教学中,应该设计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自然沉浸到情境中来,入情入景,为学习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或认知、行为准备,从而体验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智慧,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建构。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感悟,丰富情感经验,提升道德信息贮备。在进行具体教学情境的设计时,从空间维度上,既要形成学生的期待性体验,也要关注追忆性体验。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如此。多彩的生活也给学生带来各种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认识问题也不够全面,也很容易被生活中的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他们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过的和观察到的许多情况会产生困惑,产生问题,特别是和书本知识对照,有些更是难以解释,因此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暴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以免学生产生模糊的认识和盲目的行为。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对生活内容的选择以及生活价值观念的确立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缺乏必要的反思意识。和谐的品德课堂要求我们建构弹性的价值标准,坚持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和谐课堂的追求要求我们把情感交往及其质量看作德育过程的内在要求,在情感交往中获得安全感,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一定的道德文化导向。 在情感交往中获得共同感 、道德崇敬感 ,激起对高尚、美好、难能可贵的人和事物品性的尊敬、仰慕、向往之情。
   “只有品尝了橄榄果,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 只有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应把孩子们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原来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产生新的创造,促进孩子德性的发展。
  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美德不仅是知之,而且是乐之,如果只是知之,而在情感喜好上并不趋向之,就不能说美德已经形成。”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潜力的有效动力,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砺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彰显出生命的张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