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教学融入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在实施新课程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教学过程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教师研究的对象是唯一的“本”,面对教材,教师只研究知识的涵义和知识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填鸭式”的“填”给学生。所以学生会被看做被教会的对象。在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都是被动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书本上的铅字或字符。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只是升学。
而实行新课程后,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要对教学有种新的认识。由于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要面临生存的危机。他们应该学会生存的基本要领和技能。面对众多的学习资料,面对要学习的知识,面对渴望学习的学生,面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之初或教学设计中就把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生活中的问题或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验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过程中提升自身,将数学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联系数学的能力,从而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目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将数学知识以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又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乐意采用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从而记住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但这节课也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在教学过程开始前就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只蜘蛛,停在立方体的一个顶点处,希望沿着立方体表面走最近的路去捉一只停在离它最远的立方体顶点处的苍蝇,它该怎么走?你知道吗?通过学生动手撕纸盒,找出最短距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想到要将纸盒某些侧面展开,将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解决。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用“游戏”使学生产生兴趣,同时又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德才意识,这种形式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能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又如在讲解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列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旅游团的住宿问题。一个旅游团一行50人到一个旅馆住宿,旅店的客房有三人间,二人间,单人间三种。当提出这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已对这节课产生了好奇性。接着提出问题1:旅游团恰好住满了20间客房,如果其中只有1间为单人间,那么三人间,二人间各用了几间。这一问题对于大多数同学都很容易求出,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然后提出问题2:旅游团恰好住满了20间客房,你能找到几种分配房间的方案?这时候要求学生会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表述,最后全班总结出所有方案。问题3:旅游团恰好住满了20间客房,如果三人间每人每晚20元,二人间每人每晚30元,单人间每人每晚50元,那么哪种方案消费最低?这样的教学设计结合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提出了一些对学生有一定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提出了生活中必然碰到的不同的方案及伏费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调动自己学习体验以及生活体验的机会,真正是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达到了新课标的真正目的。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讲解《角的比较和运算》时可以上课之初先展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测量角度数及进行角的比较的工具。在讲解《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设计一个“两楼互望”的问题。而在讲解一些本来就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时,如《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三角形的稳定性》《记费问题》《统计调查》时则更可以整节课都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更感兴趣,学的越实际,越开心,越感觉数学的重要性!
当然真正成功的教学除了要做到在教学设计中做到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首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教材,在生活中找出与所学教材相关的现象,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行为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欣赏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倾听学生多方面的回答,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并采取积极的评价。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应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能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活动,是学生在预期的氛围中思考,获取知识。
总之要达到新课程的标准还有很多要改进注意的地方。以上这些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