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剖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历届中考中都有这样的现象:个别学习尖子的数学中考成绩很平常,而一般成绩平平的同学却有不俗的表现。有时同一个学生同一个星期参加两次难度相近的考试,成绩反差也很大。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除了学习基础之外,考场心态已成为学生能否发挥自己正常水平的重要困素。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在考场上的不正常的心态归纳如下。
1、焦虑紧张心理
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高度集中注意力,调整心态迅速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但有些考生患得患失,一边做题一边考虑自己能得多少分,没考好怎么向父母、老师交待等等。因此,做完一道题,总是不放心,不断回头检查,产生“强迫性检查”恐惧症,情节特别严重的头脑中一片空白,有的甚至产生“尿意”。当试卷的难度比预测的难度相差较远时,就会方寸大乱,思维停滞。
2、恋旧臆想心理
这种心理在考场上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一种解题思路已明知不能采用,但想到用该法已写了大半了而不愿割舍,仍想法设法采用而不能自拔。
(2)解好一道题后,思维仍纠緾于此题的解题技巧方法的思考与回味中,“此题解法太妙了”,“我还有好几种方法”等念头还在头脑中萦绕,不能迅速调整思路去解下一道题,把竞技赛错当成了“表演赛”,浪费了时间造成隐形失分。
(3)当验算或寻找自己的解题错误时,仍沿袭原来的思路来检查,所以一般很难找出错误。
3、不注重通性通法,盲目的求“巧”心理。
有些考生平时训练时一味注重巧法巧解,有些数学题本来运用通性通法也很快能够解决,但对常规办法不屑一顾,拒不列入思考范围,而是刻意追求巧解,心理环境受到“污染”。思路稍有障碍或稍有运算量就不断更改思考方向,这样冥思苦想即使找到巧妙解法也不可喜,反倒浪费了时间。
4、执拗心理
与求巧心理相反,有的考生想到一个方法后,不管是否可行,也不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立即采用,即使推理或运算较繁也会咬紧牙凑合下去,结果往往卡壳。这些考生做题时往往按照试卷本身题目顺序从头到尾做,碰到障碍不绕道,机械呆板思维单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往试卷做不完。因此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心理特点制定自己的解题顺序,能做就做,不会做就跳过去,切不可按部就班。
5、求同心理
考生拿到题目,往往在大脑中进行搜索,看看自己以前是否做过类似的习题,这样做固然可以缩短思考过程,提前进入解题的临战状态。但是若只注重“模式识别”,乱套现成的解题思路,只注意相同(似)之处,而忽视不同之处或隐含的已知条件,题意理解肤浅,从而出现错误。求同思维对陌生情景题型的习题想都不敢想,易形成排斥心理而自动放弃。
6、求胜心切心理
考生普遍存在求胜心过强的心理危机,有时试卷简单但求胜心切没看清条件或不按指定方法做题造成失分,而有些考生为了达到目的求得暂时心理平衡,不惜改变题目的条件甚至杜撰性质。在立体几何证明中尤为突出。
7、偏爱心理
有的考生由于受课任教师的爱好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对某些解法,比如数形结合法情有独钟,特別偏爱,对本题不管此法是否可行盲目乱用,而对其他解题方法排斥,从造成解题思路人为变窄,影响考试成绩。
8、畏惧心理
有些同学一看到陌生面孔的新情境题比如应用题,不能与前面的陈题的思维套路对上号,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而不会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特征及差异上去分析解题切入口,稍不顺手,退避三舍,从而干脆放弃。失去了得步骤分的良机。
9、盲目从众心理
有的同学在考场上看到别的同学解题速度很快,做到下一页了,就打破自己原有的节奏与时间安排,盲目追随,像这样因抢时间赶进度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道题都动了笔,但思维肤浅。容易题未做好,难题又不能拿到分而造成考试失误。
10、矛盾心理
碰到数学难题时都有这的心理体验:用某一方法想了很久,仍无法攻克,这时会想此法行不通,想换一个角度,但又考虑也许往下再想想就能“柳暗花明”,产生矛盾心理,这样翻来复去浪费时间。
11、自以为自的心理
有些考生特别是中等基础的同学,看到应用题便先泄气了,或看到试卷后面的两三道题,总认为是难度较大的把关题,便自作聪明将其放弃,坐失得分机会,殊不知把关题难题,其难点也分散了。另外对题组型综合题,前面的小题比较容易得分,对综合型压轴题也应尽可能进入,以便拿到入门分。
12、“小题大做”求稳心理
中考选择题、填空题以能力立意命题,从相等的角度区分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每年的选择填空题大都体现直觉思维,都可抓住每个突破点顺利求解,若是按部就班,客观题当主观题做,为“求稳”直接求解对照,不但耗时太多、过程繁琐,还会增大错误的可能性,小题大做即使做对了也是隐形失分。因此做选择填空题时要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要把数、形结合起来作直观判断,要以数学知识及方法的块状结构作整体思维,要对数、式、形的结构和关系进行深刻洞察,多方联系,要大胆尝试、假设、特殊化,运用直觉思维解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