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环保意识愈发增强。随着国家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中,可实现环境保护模式的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同时阐述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術;环境保护;应用
1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使得环境污染也逐步加剧,与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虽说我国政府部门对企业环保要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各类排放标准也发布了全新的标准,但未能实现环境污染现象的改善。在工业生产阶段,任意排放废水、任意排放废渣、任意排放废气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农业生产阶段会使用很多的化肥,导致地下水污染加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300个以上的城市居民饮用水缺乏,在全国总城市数量内,缺水城市占比50.0%。农村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重点,全国范围内农村饮用水缺乏人口超出一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耕地无水的现象,使得农村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水体与土壤污染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2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具备显著的优势。生物工程技术本身属于一项多学科交互工程,包含了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技术可依据人们的需求,形成不同的技术组合,可应用在不同领域内。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使各行各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可落实当前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解决化肥问题
化肥本身属于农作物生长中的核心材料,合理应用化肥,可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就实际情况而言,若使用过量的化肥,将会导致土壤板结,未经植物吸收的化肥会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质量,进而威胁着区域内水生物的生长。就部分挥发性的化肥,会进入到空气内,使得区域内空气含量中氮元素增加,导致酸雨天气出现,破坏空气层上方的臭氧层。在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下,减少化肥使用量属于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内的固氮技术,可促使植物将空气内的氮元素吸收,以此减少空气、水源内的氮元素。比如:笔者所在区域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下麦种植中,能够促使小麦吸收空气内的氮元素,并将其归集在根系中。相关数据显示,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小麦产量的提升,相比未使用前,产量提升了16.0%。在豆类植物种植过程中,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不需要施加氮肥,就可提升豆类植物产量。
3.2 解决污染问题
近几年,在生物工程技术基础上,研发出了高效杀虫生物技术,这类全新的生物技术可替代传统农药杀虫技术,切实解决农药污染问题。就实际情况而言,农作物种植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为保障农作物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影响,一般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市面上的农药内含有很多的有机氮与有机磷,这些化学物质会污染地下水、空气,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应用微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实现害虫杀灭,还可实现水源与土壤的保护,以此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3 改良生物品种
相关报道显示,在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可实现优良品种杂交。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培育出环境友好型的新生物品种,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生物品种,能够促使生物群体健康发展,经过改良之后的物种,可服务环境保护。生物工程技术在物种培育中,具备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通过开展基因重组、部件拼接,可接受与改变外来物种,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组织/培养细胞,可促使生物物种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就难以繁育的物种,借助生物工程技术,改善生物品种,可实现物种生命的延续。
3.4 强化环境监测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将其应用在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切实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应用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①生物综合监测;②环境监测。在水源、土壤、食品监测中,应用生物传感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监测效果。环境监测技术本身属于固化微生物与电化学的结合体,在实际应用中具备高灵敏度、精准性强的特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上述分析上可得知,生物工程技术本身属于一项综合性学科,可实现人类生存环境保护,促使工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化肥污染、改良生物品种、取代化学农药,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李霂桐.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7,10(30):177+180.
作者简介:
于美(1967- ),女,辽宁本溪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研究,化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