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做好引路人,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懂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领会知识的奥妙,学习语言的美妙,积淀文化的底蕴。引领学生从书本的文化知识中找寻到自己的身影,从书本中的知识出发思考,延展出新的想法。世上所有的事贵在坚持,阅读也是一样,阅读能力也只有在坚持阅读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面对一本好书,学生只有猎奇的想法,而不会仔细阅读,更不会去了解作者写作的原因、背景的想法以及作者的中心思想,只会囫囵吞枣。很多学生不能够静下心仔细探索书中的奥秘,而仅仅在明白了书本的内容之后便不再继续探索,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只能让一本好书在灰尘里黯淡,让所有的智慧在角落里埋没。小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还未成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提炼文章,精简文章,将文章凝练之后,从概要中能够理解并且懂得作者写下文章的原因,明白文章的主旨,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这样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大幅度的提高思考问题效率,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方法成型。将一篇文章从繁到简,从复杂的语句精炼到只言片语,这样的概括能力,点明中心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简明扼要的从题目中指出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段落句式的理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第一,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进课堂。小学生都很有想象力,他们憧憬童话故事中主人公的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童话故事,以激发他们阅读更多课外书籍的兴趣,从而巩固课本上的知识。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创建语文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该情境中对课本及相关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将学生感兴趣的短文、故事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情境中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也可以开展一些阅读讨论活动。
2.2引导学生品读体会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的。教师在教学时,也要设定充分的时间在学生自主阅读上,并引导学生有层次性的进行阅读,让学生有感情的去阅读。教师对阅读形式也要做好设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齐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让学生在读的品味,使阅读不枯燥、不盲目。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了解,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惑找出来。接下来引导学生分自然然段的重点品读。在阅读中找出多媒体给问题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朗读,对老师板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品味文章的意境,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
2.3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也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外阅读资料有如茫茫大海,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应该简略的读,什么书应该精读,在阅读时如何才能更有收获,这些都需要认可教师给予引导。为学生推荐好书,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感受文学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来说,课上的精读是必要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的主要途径。但泛读是扩宽学生知识面重要环节。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中,才能使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2.4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常常以老师为上课的中心,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授课常常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手握教材,首先先學生陈述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要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整堂课下来,多数时间是教师在陈述、讲解。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教学中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没有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以启发引导为主,教师设计好课堂教学思路和流程,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时间,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文章的段落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学生,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教材为媒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更多的讨论环节,并及时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
2.5营造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书籍、报纸等,作为课堂阅读的素材,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写读后感或用口头形式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所想所感。第二,教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课前、课后进行阅读,并在课中融入其他的教学素材,融入的形式是让学生即兴阅读,并将教学知识与阅读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阅读是在掌握了文章全篇内容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解析,从而充分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感受与更深层次表达的意义。想要完全的理解一整篇文章,就需要扎实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除了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外,还要有解析,精简要义,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农家参谋,2018(01):141.
[2] 邵铭,刘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92-93.
[3] 叶玉花.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5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