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拼音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语拼音是认读生字的基础,是学说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拼音成为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块“敲门砖”,它能帮助孩子们叩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因此,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爱玩的阶段,怎样利用学生的天性,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拼音教学中,打造趣味课堂,是教学者需要着重考虑的。下面谈谈自己在拼音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儿歌为针,故事为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牢牢牵引住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上课的思路走呢?也许,只有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最易于让他们接受,最能让他们对每一节拼音课都充满期待和向往。在《ai ei ui》这三个复韵母的教学中,我以故事导入:小兔子出门散步,看到一颗硕大无比的萝卜。接下来引导孩子们一起唱儿歌:拔萝卜,拔萝卜,哎哟哎哟拔不动……比划着拔萝卜的动作,唱着耳熟能详的儿歌,孩子们全都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我。这时,因势利导:歌词中“哎哟”的“哎”的发音,就是当堂课要认识的第一个复韵母——ai。认识第一个韵母之后,接着往下编故事:萝卜拔不动,咋办?打电话向朋友求救呗。于是,一个孩子站起来模拟:喂,喂,小猴吗……至此,本课第二个韵母——ei 呼之欲出了。就这样,让学生转变角色身临其境于故事里,把整堂课的教学环节都贯穿在这一自编自导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原本乏味的复韵母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富于挑战。如何区别易混韵母呢?在9个复韵母学习完毕之后,我发现有部分孩子已经把形近的两组韵母iu—ui ; ei —ie 混为一谈了。如何帮助孩子们将它们区分开来呢?我做了一个动画:图片中间是一架滑梯,滑梯之上是韵母i,之下是韵母u。鼠标一点,i ”嗖”地顺势而下,和u碰撞到了一起.导入儿歌:复韵母,滑滑梯,由 i滑到 u,iu,iu,iu。同时,也教授了孩子们区别易混韵母的方法:由一个音快速滑向另一个音。具体做法是:做好i的嘴型,发i的音,而后快速发u音,将刚才的两个音反复快速连读,就合成了iu音。另外几个韵母以此类推。后来,再听写时,发现孩子们不自觉地运用交给他们的方法在试,书写正确率提高了不少。
二.让声母、韵母灵动起来
在汉语拼音中,有些声母和韵母是不能相拼的,比如f和 ong;j和 u;q和 eng……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甄别,我将声母,韵母随意发放给他们,再任意点一些孩子上台,让手持声母的孩子站定,手握韵母的孩子上前观察判断,自己手中的韵母可以分别和哪些韵母相拼,之后,也在另一旁站定。再逐一让孩子将手中的声母高举,大喊:我是——,我是——谁来和我交朋友?手举韵母的孩子,觉得可以相拼的便自动站到一起,两个孩子自己拼读,大家觉得正确之后,再一起拼读。这样,达到自主判断,形成感知,大声拼读的目的。
三.触摸喉咙感知鼻息区别前后鼻音
除了识记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形态上的区别之外,让他们能感知发音上的不同,是区别前后鼻音的关键。课堂上,我交给他们:手指轻触喉咙,前鼻韵母发音喉咙震动更轻微,而后鼻韵母震感更强;手指置于鼻孔下方,前鼻音鼻息更轻,而后鼻音鼻息更为明显。孩子们看到演示后纷纷跃跃欲试。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又掌握了一样学习拼音的技巧。
四.辨口型猜一猜
基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当声母、韵母学习完成之后,可以采用“辨口型,猜一猜”的方法来检测孩子们对拼音音、形掌握的熟练程度。有许多种进行方式,比如:老师做口型,学生猜;一个学生做口型,其他同学猜;同桌之间一个做口型,另一个猜等等。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一旦激发出来,会在学习上产生强大的动力。
五.开火车,全班轮读
为了让孩子更充分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导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我在拼音教学的全过程,都采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根据孩子们的参与情况,我会不定时的采用“单轨小火车”,即一个小组轮读;或是用“双轨小火车”,即两个小组赛读;甚至有开启三轨小火车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一个比一个读的大声,一个比一个读得清楚、标准。同时,也不给其他孩子“消极怠工”的机会,让他们倾听,轮读的同学读对了,大家就大声跟读;读错了,马上会有孩子举手纠错。在这样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中,正确的发音深深地扎进了孩子们的心间。
故事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起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不时地动动手,玩玩游戏,寓教于乐,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方法,能使他们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汉语拼音学习因此其乐融融,拼音课堂因此煥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只有优化汉语拼音教学,发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学好汉语拼音,为学习汉字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孩子在知识殿堂走得更稳创造了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