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河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为配合河北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高校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河北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北省政府《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石家庄市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的意见》,都阐明了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已基本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产业,如新能源、纺织、冶金、建材电子、轻工、石油、医药等。而且多数企业已和国外相关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河北经济发展机遇态势良好,但这些也对河北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急需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深度参与国际事物的国际化人才。这就对高等教育的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河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高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国际化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包括:第一,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项目。如河北师范大学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的翻译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河北经贸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河北联合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河北大学与爱尔兰国家学院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河北地质大学与英国厄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本科教育办学项目。第二,河北省教育厅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共同资助鼓励高校公派留学,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和高水平研究生项目,并鼓励高端科研团队以“成组配套”形式赴海外与发达国家开展科研学术合作。第三,河北省利用国际上汉语热的趋势,积极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3年,向美国、新加坡、英国等14个国家派出1021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在全国名列前茅。第四,河北高校利用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孔子学院、开设了孔子课堂。如燕山大学2009年与合作交流20余年的姊妹学校托力多大学共建了托力多大学孔子学院;河北大学2012年与美国泽维尔大学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合作建立了该州目前唯一的孔子学院。河北地质大学2018年与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建立了孔子课堂。第五,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五所院校均取得了来华政府奖学金招生资格。这些都对河北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使河北高校加快走出了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二、河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北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较多弊端,如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系、和制度等方面未能很好的与国际接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河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CharlesLevin)所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一个‘全球性大学’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更多地吸纳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教学和科研中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内容;与国外大学建立联系,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网络教学,通过先进的通信科技将世界更多的听众带入课堂”。[3]河北高校要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为发展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上实现深层次发展。
(一)人才培養理念的问题
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其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北省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我省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为完成社会需求。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多以顺从性为特征,缺乏独立和批判性的思考、实践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更不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在全球化时代,我国也开始探索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但仍停留在表层,且缺乏相应的制度及规范,未能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
培养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综合”。[10]河北高校为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办学定位中尽量突出国际化与综合型,但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传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专业设置较为陈旧、单一,在全球化时代,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没有同步更新,培养出的学生只能与一定的社会岗位相适应,缺乏个性化、创新思维,无法适应国际化的需求。(2)在人才培养内容方面,专业知识和课程设置方面的国际化还不够,当前河北许多高校课程国际化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缺乏跨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课程设置,通识课程缺乏世界历史、文化和多语种的外语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球意识。(3)教学平台仍旧单一固化,大多河北高校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的国际化水平不够,教师缺乏参与海外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学生与教师欠缺科学的批判精神,国外高水平师资引进方面也较为薄弱。
(三)人才培养制度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生活日益法制化、制度化,河北省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如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运行体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鼓励师生出国学习、交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集权化管理的影响,人才培养制度仍旧单一、僵化、缺乏活力。师生国际交流互访及留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学制管理过分僵化。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单一性、片面性、滞后性,当前河北大多高校仍以考试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要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河北高校现行的培养制度已无法真正的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服务。 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为河北经济服务,河北高校必须正视当前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使人才培养理念、体系与制度逐步国际化,为学生搭建国际化社会实践平台。同时,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国际联合办学、引进优秀的海外师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树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从全球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的人才培养理念,如美国政府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提出,“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美国各高校以此为宗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成为能理解人类多元文明成就并能作出自己贡献的公民”。[3]河北各高校的领导阶层也应根据《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树立起国际化的思维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新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开放、包容的意识、能够接受多元文化的人才,以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探索自然的潜力,提高全人类的生活品质。[9]河北各高校应以此为高度树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日常工作中去。
(二)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河北高校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及国内名校的成功经验,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不断进行革新,使课程结构与国际化接轨,增加实用性教育课程。如“国际关系与政治”“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与贸易”“跨文化交流”,另外,设置一些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的课程,如“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世界农业生产”“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9]等具有国际性内容的公选课程。同时动员鼓励教师适宜的选用国外同领域的原版教材,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搭建国际化的教学平台,增加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与教育发达国家实现教学层面的接轨。同时,利用国际名校的网络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享受到与出国留学相似的效果。总之,河北各高校要充分的汇聚利用高水平的国际化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具有河北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三)搭建国际化社会实践平臺
国际化人才必须熟知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国际规则与惯例,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高校不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还应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和多种外语及专业竞赛,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及增长见识的平台;在竞赛及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另外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高规格的国际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并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广博的国际知识、出色的跨文化交流才能服务于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来华留学生的比例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留学生也有利于营造校园国际化的氛围,构建多元文化环境。高校应顺应国际汉语教育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同时,加大来华留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引进国际化课程和原版教材,传播中国文化,扫除留学生的语言障碍,不断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河北求学,深造。
(五)加强国际联合办学、引进优秀的海外师资
海外经历对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河北各高校应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外联合办学等方式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的增加学历教育。同时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增加交换生和交流项目,扩大国际交流受益面。另外,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学缘和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海外一流师资,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容易产生思想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从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四、结语
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探索过程,河北各高校要把握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在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制度、课程设置与评价等方面实现国际化,为河北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提升河北的国际化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叶文梓.人才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4).
[2]江新兴,王欣欣.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2010,(9).
[3]连泽纯.浅议全球化环境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刘烨.河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基于SWOT分析和4P营销理论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6).
[5]朱虹,刘泽权.河北省高校“走出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9).
[6]陈琴.城市升级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7]伊继东,段从宇,周家荣.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J].学术探索,2014,(7).
[8]金保华,刘晓洁.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北京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
[9]王玉峰,樊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名校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
[10]赵慧敏,肖建安,王建平.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5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