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健全学生个性则显得尤为必要。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得到保障,教师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1情感教育概念分析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造和谐教学环境,以有效制衡认知与情感的内在联系,确保学生在智力发展基础上获得更强的学习体验,即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以快乐、主动的状态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人格特征及形成独立人格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与“唯理智教育”相对的教育模式。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认知教育模式中学生情感发展不全面、不充分的不足,极大缓和了师生之间的高低角色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分析
2.1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
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无疑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从实际层面看,无论是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还是多数学生存在的社交能力较弱的问题,都凸显我国教育工作正走在“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之上。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是跳出“唯理性主义教育”窠臼的有效措施,能够在保障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奥苏贝尔提出三个影响有意义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和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可知,认知能力发展并非是理性化而是包含情感体验、外部刺激及内在动机等因素的综合性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通过“唯理性主义”的教育模式持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采取情感教育措施,有效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帮助其建构可利用、可辨别且稳定清晰的学习观念,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认知能力。
2.3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潜能开发。
开发学生潜能是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教学实际中,诸多教师时常会陷入一种困窘的境地,即利用理性教育抑或纯认知教育方法开发学生潜能通常是初始阶段有效,一旦进入深入开发阶段就会陷入停滞状态。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清内在行为动机与潜能开发及情感体验与动机激发之间的联系,即没有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能力、深入挖掘自身潜能。
2.4情感教育有益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质的表现形式,在教学实际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志趣具有重要意义。审美能力结构中既有理性思维又包含感性思维。因此在教學中仅仅依靠理性主义教育策略,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教育有效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审美观照过程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加全面的审美感受,在此情境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3.1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所提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在进行教学解答前,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愿意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为之后的课堂学习进行前期铺垫,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灵活运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情感。
3.2通过演示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来导入教学课堂内容,运用灵活的表演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根据表演内容的变化来明确表演内容的因果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表演演示导入前,需要仔细安排演示文稿,准备演示过程,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能够有效的吸引学习的注意力,将演示文稿展现给学生看可以有效的辅助学习。
3.3培养学生情感是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培养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情感跟个人生活习惯一样,是需要长期积累并且不断保持练习才能形成的,因此不像其他教育内容一样能够短时间内进行较高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模块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记忆、思考及运用来达到将情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4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情感的培养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更加的抽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能够吸收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
3.5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同时受内外因素影响。简言之,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下,个体的情感体验更多姿多彩。因此,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以此引发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譬如在教学实际中,为使学生掌握成语、运用成语并从中感受快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譬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送别的情境,如“送爸爸妈妈去出差”这样的情境,并组织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领会古诗中表达的惜别情感。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直观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常涉及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地展示自然景色,让学生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文学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中的课文主要以散文、诗歌为主,其蕴藏的感情丰富,是良好的教学材料。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发彩,张克顺.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36.
[2] 李来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55-56.
[3] 郑铁桥.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32):122-123.
[4] 张子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36+138.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四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6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