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观念上都能认识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经费投入不充足、内涵建设不深入、制度管理不规范、待遇不优厚等多种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从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发挥功能效用、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健全管理制度、适时创新打造平台载体等五方面做起。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实践基地
基金项目: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改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711)
作者简介:周琪玮,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6-0069-0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就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文献相对较多,但专门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载体平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关文献很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职”和“企业实践基地/教师工作站”为篇名检索词,只检索到5篇相关期刊论文。可见,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未引起相关方面(学校、企业、教师)的高度重视,对其建设的基本思路、运行机制、保障手段等研究还很薄弱。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提出:“遴选一批共享开放的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体系。”为了促进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笔者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起到借鉴与推动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从江苏省90多所高职院校中选取了其中的32所(含5所民办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覆盖了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一般高职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院校。由相关院校师资工作人员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
(二)研究内容
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高职院校的基本信息、高职院校对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观念层面上的认识、高职院校建設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三大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表现各异
在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方面,课题组主要调查了学校类型、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量与双师型教师数量四个方面。通过调查,各高职院校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在基本情况方面也各不相同。
其中,在“您们学校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问题回答中,选择“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有6所,占了总数的19.35%; “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这一项的选择比重占的较大,有11所,占了总数的35.48%;而选择最多的是“一般高职院校”,共有14所,占了总数的 45.16%。
针对“您们学校在校生有多少名?”的问题, 选择“6 001~8 000名”及“12 000名以上”的院校属少数,分别只有6所与5所,占总数的19.35%与16.13%。而选择“6 000名及以下”“8 001~12 000名 ”当属多数,均有10所院校,均占总数的32.26%。
与在校生数量相对应的各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呈现的是中间多两头少的形势,即“200名及以下”与“500名以上”的院校数少,分别只有0所(占总数的0%)与3所(占总数的9.68%)。多数院校集中在“201~300名”“301~400名”“401名~500名”上,占了总数的90.32%。其中,选择“201~300名”和 “401~500名”各有9所,各占总数的29.03%;选择“301~400名”的有10所,占总数的32.26%。
在调研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都超过了70%(选择“不超过70%”的有0所),达到“70%~80%”与“80%~90% ”的最多,共有27所,占总数的87.1%。更有4所院校达到了“90%以上”,占总数的12.9%。
(二)高职院校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观念层面认识到位
1.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从“校门”到“校门”,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调查发现,在“您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吗?”的问题上,10所院校选择了“是,有利于推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1所院校选择了“是,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分别占了总数的32.26%与67.74%,全部认可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出深受企业认可与普遍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2.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平台。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即“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解企业需求”“了解技术前沿”“增强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研究应用能力”“引进企业精英”“吸引行业专家”“完善双师队伍结构”九个方面,有22所院校选择了“7~9个”,6所院校选择了“9个以上”。可见,认为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至少在7个以上方面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就超过28所院校,占到了总数的90.32%,占了绝大多数。选择“4~6个”的较少,达到了9.68%,共有3所院校。认为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仅在“1~3个”方面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为0所。 3.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针对“您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促进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方面有哪些作用?”的问题回答,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丰富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办学特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九个方面,有2所院校选择了“1~3个”,占了总数的6.45%;有5所院校选择了“4~6个”,占了总数的16.13%;有17所院校选择了“7~9个”,占了总数的54.84%;有7所院校选择了“9个以上”,占了总数的22.58%。由调查可知,有29所院校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至少在4个以上方面促进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起到重大作用,共占总数的93.55%。这也说明绝大数高校都高度认可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意识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地服务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
(三)高职院校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经费投入不充足。学校经费投入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成效。通过调查,每年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投入经费在“15万以上”的院校最少,只有3所,只占总数的9.68%;投入经费在“11~15万”的院校次之,也只有5所,占总数的16.13%;74.19%的院校投入经费都在10万以下,其中,38.71%即12所院校投入经费在“5万以下”,35.48% 即11所院校投入经费在“6~10万”。总体来说,相对于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企业方面提供的现有资源条件。而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专项预算经费的院校只有9所,占总数的29.03%,超2/3以上即70.97%(22所)的院校都没有设立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专项预算经费。
2.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不深入。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意义重大,不能重量轻质,流于形式。接受调查的院校只有4所即12.9%的院校认为自己学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内涵建设“很好,排在兄弟院校前列”,7所即22.58%的院校认为自己学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内涵建设“好,基本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总体自我感觉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内涵建设好以上的只有11所,只占总数的35.48%;其他院校要么觉得“不好,很空洞”,要么觉得“不好,没有实质内容”,而这些学校占到了总数的绝大部分,达到了64.52%。而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在“只考虑短期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与实际生产不匹配”“实践形式单一”“实践过程管理不严 ”“校企合作机制不科学”“双师队伍不完善”这些问题当中,2所即6.45%的院校选择只表现在“1~2个”方面,10所即32.26%的院校选择表现在“3~4个”方面,14所即45.16%的院校选择表现在“5~6个”方面, 选择表现在“7个以上”的院校居然达到了5所,达到了总数的16.13%。
3.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制度管理不规范。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规范管理是确保校企双方权责明晰、关系稳定、合作共赢的制度保障。然而,接受调查的院校有19所即61.29%都认为,当前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制度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不规范,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其中,认为“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院校达到了12所,占总数的38.71%;认为“不规范,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院校也有7所,占总数的22.58%。只有4所即12.9%的院校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制度管理“很规范,可以为其他兄弟院校借鉴”,8所即25.81%的院校认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制度管理“规范,可以保障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4.参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教师待遇不优厚。教师积极参与是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而待遇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就参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教师待遇而言,不同院校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差异。针对“您认为您们学校对参加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教师重视吗?”这个问题,有8所院校表示“重视,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占了总数的25.81%;6所院校认为“重视,在评优评先等方面都有体现”,占到了总数的19.35%。而达到17所即54.84%的绝大多数院校都认为不重视,其中,认为“不重视,和其他教师待遇一样”的占了总数的32.26%,共10所院校;认为“不重视,在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倾斜”的占了总数的22.58%,共7所院校。可见,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参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教师在经费、福利、进修、评先、职称晋升等待遇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三、对策与建议
(一)逐步加大教师企業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
就高职院校而言,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经费投入的重点任务就在于积极发挥本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争取企业、行会、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在争取到相关资金后,一方面,应合理统筹规划,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现有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在设备、师资、场地等方面确保投入逐年递增,全面发挥投入经费的最大效能;另一方面,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严格监管核查专项经费的具体用途,做到专款专用,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企业实践基地。也可以“借鉴企业组建的原理,依托实践基地创设不同的引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而相关项目则需由资金投入方与筹建基地的组织方协商,共同开发,合理分配利益,实现利益共享。”[1]
(二)全面发挥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功能效用
高职院校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企业实践基地的功能,产生最大效用。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远不止部分高校认为的有利于锻炼教师能力、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还应包括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走高职特色发展之路。[2]对此,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全面发挥企业实践基地的功能,主要路径即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筑育人平台、构建协同机制、对接校企文化、提升合作质量。 (三)继续深化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
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内容丰富,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内容、教师企业实践形式等多方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既要做好校内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又要从企业、行会中遴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学校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校企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践内容方面,重在使教师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形势、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等,掌握市场需求、企业的生产实际及未来发展目标,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其与企业生产过程无缝接轨。在实践形式方面,既可以选派教师到生产一线指导学生或挂职锻炼,又可以采用讲座、参观、交流学习、合作开发教材、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需求不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四)不断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
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为了确保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功能,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从校企合作共赢的角度,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双方共赢;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高职院校自身科学管理的角度,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过程监控,做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五)创新打造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平台载体
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整合相关资源,创新打造教师企业实践的平台载体。近年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成立了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该工作站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选拔、培养专兼职教师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专职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3]其主要任务是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选聘兼职教师、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工作站由学校人事处、教学单位、设站企业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形成人事处牵头、教学单位与企业主管、专业带头人参加的校企协调机制。学校专门设立工作站运行的专项经费,用于支付企业对进站教师的指导管理费、办公经费、交通补贴费等。教师进站期间从事课题研究、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奖励与资助由学校科技处、教务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 蔡丽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实践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8(22):110-112.
[2] 冯小燕.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及路径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0):189-193.
[3]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Z].教师〔2016〕3号,2016-05-13.
Abstract: 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had the vision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training base for their teachers has been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and practical competency of the teachers and to create a team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Nevertheless, in practic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investment, no-profou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non-standardized system management, and no highly competitive welfare treatmen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gradually investing more funds in the construction, full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training base,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imely innovating the platform of the enterprise training base for their teache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raining base
[責任编辑 秦 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1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