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正处于3~6岁之间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正面临感官、神经系统的巨大变化期,在各种因素的驱动影响作用下,幼儿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渴望获得这一切新奇事物,又无法正确区分错与对分界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是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幼儿“人生第一逆反心理期”。倘若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行为渗透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对于他们的一生也有积极的影响。而区域游戏活动由于自身所具备的自由、自选、独立而协助的特质,使得其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幼儿的自主能力和思维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通过在区域活动中开展行为教育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一、放手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独立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对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越来越重视,园所重点也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活动逐渐过渡到区域活动。从活动区的划分、布局是否合理,到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本班幼儿,以及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教师的指导策略是否科学有效都要进行不断的思考斟酌、实践、改进。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单一发展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处于一切幼儿游戏活动的核心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幼儿在此过程中单纯地充当客体的角色。在这种教育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教育中的区域游戏,不仅限制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还影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针对这个情况,幼儿教师应在活动中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把幼儿看做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个体,充分尊重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意愿,在区域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能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孩子在这个平台上经历和体验,发展自身的独立能力。
二、营造轻松氛围,让幼儿享受自主游戏的快乐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喜好。事实上,游戏确实比枯燥的知识来得更生动有趣,为此,幼儿园可以利用区域游戏这一特征和幼儿的这一喜好,通过游戏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的培养幼儿独立性。譬如在幼儿玩“过家家”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性格活泼好动的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而性格内向、听话的幼儿扮演孩子。孩子们在区域游戏设计的精彩情节中,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从旁引导幼儿互相谦让。而对于那些逃避型的幼儿,教师再进行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区域游戏的乐趣。此时,这些平时羞于表达自己的幼儿会逐渐克服个人的孤独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敢于开口说话。
三、游戏环境多样化,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我们根据本园的特点,把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投入这些区域,构成几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具体有:阅读区、建构区、科学区、美工区、小班还有娃娃家。
一个适宜的、多样化的区域游戏环境更能影响幼儿的兴趣、意识和个性,幼儿在轻松、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为此,幼儿园在创设区域时应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性出发,把幼儿的想法、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让幼儿深入区域游戏活动,增强自身的主动性。譬如说:区域中的桌子、椅子、窗帘、沙发等应是我们家庭生活实际中可见的实物,体现出家的感觉,为孩子营造亲切、寬松的氛围,让孩子愿意玩,想玩,让他们在玩中发展自主性。
四、善于评价激励,实现自主活动的教育价值。
积极的评价,对于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促进幼儿独立性能力的发展。由于幼儿年龄和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参与区域活动就不能持久的专注于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活动前,提出一定的鼓励性的要求,如比比谁的本领强,能在一个活动区里完成任务;活动中,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同伴、参与者的身份鼓励幼儿完成活动;活动后,教师同样以倾听者、参与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并很快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专注于每一次的活动,常常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不需教师的提醒和督促,自己出主意或和小伙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
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感受到区域游戏活动体现了教育的品质,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品质,还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地发展。为此,幼儿园应充分展示区域游戏的教育优势,为他们自主性培养助力。
参考文献:
[1]洪惠瑜.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2]黄震.浅谈在幼儿园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1(02).
[3]宇霞.开展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