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今职业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技术,形成逼真的虚拟临床实践教学环境,创建崭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平台。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研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与建构理论四大要素在中职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契合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虚拟技术;中职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34-02
建构主义起源于认识心理学,其认为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学习的方式则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体验。 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造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多种感知体验的无限接近现实的环境,是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引进虚拟现实技术,学生成为虚拟工作情境中的一名参与者,通过自己多感官真实的体验及多种互动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特征。
一、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
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职于基层医疗单位,护生的学习内容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其服务对象是病人;目前大部分中职卫校缺乏附属教学医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真实的可观察、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环境,讲课依赖纸上谈兵;而且为了避免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伤害的风险,许多病人也拒绝让学生为自己护理,学生的学习环境及資源受到极大局限。
(二)教师教法单一
目前,中职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阶段,尽管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不断,大部分学校也都建设临床模拟病房,以求打造最接近临床的教学环境,但是缺乏一线的教学资源和加上教学任务重,还是免不了“一言堂”的局面。
(三)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加之教学资源的缺乏及教师教法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有“赛伯空间”“灵境技术”“虚拟环境”等称号[1],集人工智能、并行计算、网络技术、移动计算、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身[2],通过多种技术的交互综合应用,通过计算机建造一个无限接近现实的环境,使用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并可以与虚拟世界互动,产生触、嗅、视、听、味觉等多种感知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基本特征[3],沉浸性是指使用者置身于虚拟现实环境中,与虚拟世界的互动,甚至分不清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交互性指使用者置身于虚拟世界中,可以通过一些传感设备与虚拟世界的物体进行交互,可以有一定的操作度和接受反馈的自然度,感觉如同真实世界一般;构想性指使用者通过沉浸于虚拟环境中并且进行各种交互活动,通过感性和理性认识,深化概念甚至引起新的联想。目前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最重要也最为普遍接受的两个特征是“沉浸性”和“交互性”。
三、建构主义与虚拟现实技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4],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或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及伙伴的协作,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学习的主导者是学习者本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属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是目前最有利于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这四大属性的现代化教育技术,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是意义建构的重要前提,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逼真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虚拟世界,视听多种感官体验使学习者犹如身临其境;其次是有效体现会话和提供协助平台,学习者共同身处于同一个虚拟环境中,共同面对学习任务,需要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协作来完成,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不断进行学习探讨与交流,共同参与到事物的变化中,从而亦能体现不同学习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学习方法、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及掌握技能的程度,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而会话则是协作的重要手段,除了学习成员间的会话,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性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操作产生自然反馈,学习者可以虚拟人物进行会话交流;同时教师也是虚拟环境学习者的一员进行观察引导,创设一个学习者、教育者可以共同交流协作的环境;最后是虚拟环境呈现的多维信息和多种感官体验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交流和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有效理解重难点,发挥联想和在新旧概念之间产生联系,对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和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其他教育技术无可比拟的。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影响
(一)形成崭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5]。目前中职护理实践教学实施的场所主要是实训室,面对时空和资源局限的重重难题,很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教学突破了时空界限,解决了缺乏一线教学资源这一难题,教学活动和程序不得不发生根本性调整;虚拟技术建立逼真的模拟病房,可以创设高仿真的病例发生场景,从声光影多方位体现病情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演变过程,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全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以护理工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抽象的概念转变成虚拟体验环境中的事物,他们在课堂参与中综合加工获取的信息,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实践教学更加体现职业性、真实性、开放性。 (二)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虚拟现实技术形成的教学环境下,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听说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他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引导。在护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属于“双师型”,他们自身是资深的行业工作者,在进入虚拟环境前,他们需要帮助学生扩充相关的专业知识,指明注意事项;在虚拟环境中,教师也是虚拟环境中的一员,设置工作任务的同时,又需要协助学习者学会探究和协助。他们在观察学习者工作的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及时调整学习者的探讨方向;如果合作者之间出现争执,也应该能够立即调控,保持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课后必须通过课間的观察和学习者的体验进行层层分析和评价,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意见,让学习者懂得将自己在虚拟环境中工作的体验进行深化加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三)促使学生完成自身的新知识建构
学习者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加深知识巩固。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工作任务中完成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护生不用惧怕操作的生疏给病人带来的伤害,可以在虚拟病人身上进行反复练习,对病情的演变甚至紧急情况的出现,不再是依据教师提供的文字信息,而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反应发现和应对,学会正确地判断和准确地操作,增加学习的挑战性,在虚拟环境中与伙伴的协作又能体验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真正使学习者成为教学的中心,最大限度感受知识,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获取社会体验,完成知识的内化, 真正体现意义建构。
五、结语
总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在卫生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在校期间专业能力的训练,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但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应用仍属于初级阶段,寻求更贴合中职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心理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模式还有待研究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会以更多的形式渗透到卫生职业教育中,成为主流现代化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Hongliang Gao, Shengman Liu.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ven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J].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IEEE, 2009,29(5):110-113.
[2]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39(1):32-46.
[3]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644.
[5]陈吴慧.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对大学英语听说VR教学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216-217.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