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地方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区域学校会呈现差距,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无话可写,而优质的地方文化资源无限广博,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链接到教学中,才能拓宽学生习作的一片天地。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作文教学;整合
  当前作文教学千帆竞发,百花争艳,但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依然采取“从课堂到课堂”、“从课文到课文”的模式,学生的作文闭门造车,生搬硬套,无中生有,捏造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不切合实际的事情,或是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是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言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贺街镇是广西及至全国有名的“千年古镇”,贺街以“桂东文化”著称,镇内文化古遗址、风景名胜比比皆是。2001年“临贺古城”被列为重点文化遺址保护单位,2011年10月古城修复仪式隆重举行,因而贺街学校拥有丰富的最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在作文课程观上,我们要求教师自觉地变革与创新,扩充课程观念,突破现有教科书的限制,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作文课程开发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开发意识,作为教师应该携手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构建;在作文课程实施上,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作文课程来。
  二、收集地方文化资源,建立习作资源素材库
  现有的教材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在不同区域学校就会呈现差距,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作文教学是我们当前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优质的作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限广博,因而写作也绝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挑选和利用。我们要引导学生时时处处留意,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在乡村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要关注社会和家乡的时事与变化,尤其要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沿革、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比如大鸭村城址(西汉元鼎六年即日公元前111年)郡县所在地,洲尾城址(西汉晚期),河西城址(东汉至清代),特殊的景观古建筑有:玉印浮山、沸水寺、粤东会馆、魁星楼、观音阁、宗祠、桂花井、骑楼街、石板街等一大批。贺江两岸风光秀丽,河水清澈,瑞云山形如仰天长卧的美少女,山顶常年云雾飘升,山间溪水常流。贺街的方言繁多,山歌种类有白话歌、客家歌、瑶话歌、本地话歌、官话歌、连山调等。有瑶绣、编织、彩调、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有马蹄、三华李、淮山、蔬菜等地方特产,有小姐坟、浮山传说、瑞云山传说、蛇郎等民间传说,等等这些都可以纳入乡土作文素材库中。我们把这些素材编写成文字载体或制成光盘、音像,分门别类地把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素材归类,我们编成的校本习作教材有贺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物产、名胜古迹、民间文化传说、历史名人故事,自然风光等。
  三、善于打破文本模式,寻求习作教学切入点
  在编排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它的效益,我们引导学生不断丰富积累以达到厚积薄发,充分考虑作文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链接,打破“从课文到课文”的模式。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石榴》一课后,链接类似的习作,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三华李》;四年级上册习作2:描写家乡地名来历,古今变迁。习作3: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古老风俗,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或播放有关自然风光类、民情风俗类的音像光盘,五年级上册习作5:描写家乡的某一自然景物,可以播放光盘或实地游览,五年级下册习作4:写参观记,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广西区,贺州市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村寨新农村,六年级上册习作3:介绍家乡的一种美食,习作4:搜集家乡的俗语;习作6:写家乡名人等等,我们都在素材库中找到相应的素材资源。总之,遇到哪一类型的写作,我们都能兼顾到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把地方文化资源和作文课程同步链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素材。
  四、亲近自然深入社会,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
  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应走出“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每次外出参观游览前,我们都征得上级领导和家长的同意,提前实地考察,精心准备,做好预案,备好课,明确参观游览的目的,让学生尽情享受大自然,陶冶情操,面对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盼望用笔来表达,并能在写作中表露真情。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我们还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舞龙、舞狮、彩调等,都有参与性和观赏性,学生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到鲜活的写作素材。我们组织了较大型的游览活动,参观新兴寨新农村建设,让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寿峰村干部,指导学生报道家乡的建设和变化。《农村新貌》——寿峰村新村寨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获贺州市一等奖,并被选送自治区参评。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师生参观游览了临贺古城、魁星楼,粤东会馆、浮山、沸水寺、桂花井、八圣庙、文庙、骑楼街、各姓氏宗祠、蛇头岭古墓群、贺江、瑞云山等。
  作文是文化的吸纳和吐露心灵的历程,自然要有一种文化的浸润,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入到地方文化中去,从中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只有把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机链接整合,才能拓宽写作天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