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势必是开放式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不再是最初单纯的引进外资的形式,更多的是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开拓市场,寻求更高远的发展。这些新形式对我国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并与国际接轨,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开拓等方面,国家教育部门也应针对需求改进理论教学、增加职业实践等方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会计教育和实务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比较统一,同时他们在培养目标确定的动态过程中,注重与实务界的沟通交流。
  在全球高校教育实践中,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澳大利亚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美国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等方面的问题。孙小梅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指出人才培养应在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刘淑莲从会计学科的目标界定入手,根据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要求,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构建模式,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尽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这些建议主要从课程体系、业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非实质意义上的调整。与现实中的需求仍有脱节。
   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一)联合教学:采取三加二或者其它形式的教学方式与国外高校加强合作,使得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的同时,取得国内外高校学位认证。
  (二)国际认证: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重保证。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而部分高校则双管齐下,开设了类似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职业资格。受教者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累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其会计专业的学识,有助于其日后就业。
   三、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未深入了解国际化、职业化会计教育的本质及客观规律
  我国部分院校以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定位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重设,并改变了教学培养的方案、课程结构与实践教学方式等,但很多高校却将国际会计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考核的标准,在课程教授时也围绕此目标,忽视了国际化、职业化教学的本质,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传授,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本质上并无差别,使得学生不具有创新思维与自我学习的技能。
  (二)未分析中外经济文化的差异,过于注重灌输会计知识
  会计学具有其特殊性。首先,会计需要技术的支撑,就业人员需要通过数据与资料来对经济事件产生客观理智的判断与分析。其次,会计工作若要正常进行,需与文化、法律、社交紧密结合,进而经济、文化的差异性会对会计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会计学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知识的融合。
  (三)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部分高校未从市场需求出发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目前我国会计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一。首先,部分高校未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缺少与实践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也未根据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与探讨,案例教学也缺乏活性,未强化原有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对于现实案例的分析能力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较多样性,不仅要求员工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求其具有高素质以及优秀的品质,但现有高校并未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加以重视,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职业价值、道德等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仍未找到合适的方法。
  (四)缺少国际化教学师资力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师启用上仍然选用国内教师,而国际化、职业化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少具有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理念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掘教育的内涵,突破原有教学模式。
   四、完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以国际化、职业化为会计教学目标
  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定会计教学目标时都依据了相同标准,即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教育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对于教育程度、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重新对会计学教育的目标进行定位,培养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高素质人才,并注重与国际化、职业化接轨,在此基础上确立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及其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资源,提高就业员工的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改变传统课程体系,既设立基础的会计课程,也应进行国际化课程教育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急切需要改进现有课程体系,可采取如下措施: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际会计及准则方面课程,同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明确自身的义务与准则,将先进的思想观念与国际会计有关知识融入到我国会计教学之中。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与实践教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只能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不能提高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传统课堂封闭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个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國际化素养以及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点,教师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重大意义,其素养与能力会对教学质量、学生个人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优秀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与学识的不断更新,并且关注会计学科的发展与走向,根据国际经济市场的需要来制定一定阶段的教学计划,此外还应主动吸收国外会计学科中的精华,提高自身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会计的实际应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及相关活动。
  总体来看,21 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外部环境“反应式”发展的会计来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会计的国际交流,促使了会计准则国际化及国际趋同的产生。通过本文研究,旨在对我国会计教育在会计国际化环境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作者单位:1.哈尔滨剑桥学院 2.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1.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国际化与外语人才培养研究》(课题号:WY2016099-c)2.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途径研究(GBE13170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