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术教学不仅仅包括鉴赏、绘画,还涉及到一些艺术品的制作、创造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直以来都是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在课堂上,教师展开动手实践活动的时间并不多,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阻碍了他们艺术品质的提升。本文基于小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生的艺术和创作天分来源于指尖,他们有着极大的创造天赋,等待着教师去挖掘、培养。美术课堂正是这样一个平台,教师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为他们的艺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动手操作是美术学习中的一种实践。已经有研究证明,动手操作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许多五花八门的奇思妙想,打开了他们创新的大门,思维广度也被拓宽。此外,动手操作展现出了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的延展性、美学性特点,真正将艺术体现到了实践当中,也切实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及能力提升。最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对课内教学的一次延伸,将冲破教材的限制和学生思维的局限,创造性的利用美术教材。落实这一任务,终将达成素质教育及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依赖于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则需要以兴趣为前提。试想,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不愿参与,那么又如何能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呢?因此,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不以自我的权利来压制学生,为他们留出自由的发挥空间。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使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以“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靠垫的审美性、实用性的综合考虑,运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色彩审计靠垫。靠垫作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家具物品,学生对它们很熟悉,但是动手设计却会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在课堂中也乐于参与。首先,教师要布置研究、分析教材的任务,设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等问题,学生通过仔细回想和积极抢答的方式,与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同完成动手设计的任务[1]。
(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依靠想象和创新,千篇一律的作品是难以脱颖而出的。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必须要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给予他们自由创造的园地。例如,在“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活用品的外形以及用途,通过自己的联想动手装饰,使其具备更加生动的外观。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它是什么(谁)”的小活动,组织学生对彼此发挥想象力制作的物品进行猜测,增加课堂互动的趣味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大力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动手創作
小学生的美术知识积累匮乏,他们动手操作的灵感来源于日常接触到的美术作品和课本中的内容,教师要借助鉴赏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的灵感,以丰富和提升他们的作品。赏析作品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小学阶段对于作品的赏析,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在对作品进行赏析时,教师要尽量精选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并且在小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优秀作品。在赏析时,教师要通过精炼、简洁、易懂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作品的意义及一些简单的画法或制作方法。赏析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一些名家名作的阶段,而是要让学生在观看与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动手创作[2]。学生可以临摹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创作。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独到见解给予必要的尊重,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来“一刀切”地衡量学生的认知。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自己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再与其他学生交流。
(四)增设劳动手工课,提供充裕时间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增加开设相应的附加类课程。美术课程教学中由于讲解的内容多,以及学生手工操作时间要求多,均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增设劳动手工课,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完成美术手工,手工课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不局限于美术画作,还可以是穿线、剪纸、泥塑、雕刻、书法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改良制作成生活中实用的笔筒、花架、储蓄罐等。在这些手工制作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在废物利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增加更多的美术艺术元素,使整个作品更加美观、实用,同时具备艺术审美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审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59.
[2]王文辉.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7):36.
[3]王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08(11):95-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