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可通过凸显幼儿主体性、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发散性提问、矛盾性提问等策略启迪幼儿思维;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求异思辨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自身创新思维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维能力;创新思维
  具有思维能力的幼儿还表现出口语表达基本准确、灵活、生动,接受事物主动、敏锐,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办事有条理等特征。幼儿期是人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往往通过敏锐观察、直接理解、整体判断、迸出灵感、豁然顿悟、多元求异、创造想象等方式来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些也是思维培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为培养具有卓越创新思维的 21 世纪优秀人才打好基础是新时代幼教工作者肩负的使命[1]。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开展适当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科学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高幼儿创新思维
  (一)凸显幼儿主体性,强调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幼儿可从科学探究式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生活中爱质疑、乐于研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动机。因此,幼儿教师可设置有趣好玩的探究活动,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固有的探索天性及学习主动性,读懂幼儿的所想所感,引领幼儿在探究式学习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等。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可成为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驱动力。
  (二)探究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的关键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幼儿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建构的经验不同,对一些科学现象与科学问题的理解、经验与认识也不同。这也是动态的探究学习过程与静态的科学知识习得的最大区别。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幼儿通过感受、体验和发现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体验活动一步步激发出幼儿的思维火花,在此过程中,幼儿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积极动脑,进行创新性思考。
  二、巧用提问激发幼儿好奇心、启迪幼儿思维
  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创设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境,以有效激发幼儿好奇的学习内驱力,引发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并使他们形成积极好学的良好品质。其中,提问是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幼儿阶段正值好奇心、观察力等多种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急于了解世界、了解他人、了解自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行为特征。因此,教师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
  (一)发散性提问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发散性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例如,在“我要变凉快”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变凉快?”这一提问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产生多种想法,开拓了幼儿的思维。幼儿想到“冲个凉水澡”“用凉水洗把脸”“吃一个冰棍”“安安静静地在凉席上躺一会儿”“用扇子扇一扇”等多种方式。
  (二)矛盾性提问促进幼儿求异思辨
  对比思维是通过对两种相近或是相反事物或现象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特性。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常常难以注意到那些矛盾的事件或现象[3]。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提出矛盾性问题,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幼儿学会独立思考、求异思辨。例如,在“瓶中装水”的活动中,两个小朋友都使用较粗的塑料水管作为装水工具,可是为什么装水的速度不一样呢?幼儿通过演示比较和观察发现了两者的区别:一个小朋友是把管子插在瓶子上当漏斗来使用,装水的速度又快又好;另一个小朋友是以舀水的方式用管子往瓶中装水,比较慢,而且容易往外面洒水。
  三、发挥教师创新思维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
  为充分發挥教师创新思维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幼儿教师需做到以下两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创造性想象密切相连,并融于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通过积极引导为幼儿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设计、创新的活动思路、创新的提问都能提高幼儿的思维[4]。
  (二)多元求异,滋养幼儿思维能力
  利用科学活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时,教师要学会多元求异,滋养幼儿创新品质[5]。第一,培养幼儿勇于冒险的精神,适度地鼓励他们去做一些本认为做不到但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对于幼儿,教师需要以保护者和鼓励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久而久之,幼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逐渐得到发展。第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幼儿处于人生的起点,这个世界有太多需要他们去探索、去求证、去开发的东西,他们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些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乐观的态度能让幼儿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悲观的态度会让人丧失信心、停滞不前、半途而废。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明白犯错、失败并不可怕,逐步培养幼儿耐挫、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乐观态度。第四,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在这里指的是思维的特殊性或独特性。教师要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不盲从、不随俗、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己见,开拓创新。
  总之,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可喜的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以适当的科学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用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J]. 冉桂亭. 当代教研论丛. 2018(12)
  [2]浅谈在动手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 李黄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2)
  [3]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J]. 乔玉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5)
  [4]运用多元智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 韩妍容,李华,蔡东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刍议[J]. 江新喜,李剑萱.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