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突出特点,它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为小学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德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面,德育的好坏将影响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德育渗透、有效实施
一、综合实践课与德育渗透结合的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着大量的的德育素材,从宏观角度的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探索研究科学的精神,和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到微观角度的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规范行为等,都是可以作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资源。
社会资源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资源之一。如通过“寻找历史文物”“认识香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所在社区进行了解记录,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服务,回报社会的品质。
自然资源是小学综合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如通過“水——生命之源”“河水变臭的原因”等活动,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自然、探究自然,让他们在与自然的认识和亲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更加容易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教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小学综合实践中的自我资源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充分运用自我资源,如通过“今天我当家”“如何进行合理开支”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取得生活经验,增强生活能力,不断强化自我。
新时期小学生的德育活动的实现方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那种以课堂说教为主的形式,因为学生在这种填鸭式的课堂中对知识学习过程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层的认识,因此无法对知识形成有效关注和系统习得,这样的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发展规律相悖。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则有益于学生从乏味的课堂解脱,有利于他们走向五彩缤纷的课外,走进校园,融入真实可感的社会。通过开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此外,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践中接受道德熏陶,更加容易生成真切的道德感悟,他们在德育体验中,可以更加容易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德育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在综合实践课上渗透德育的方法
1.创造积极的德育环境
要想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就需要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具有育人的功能,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因此,想得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德育环境。所以学校方面,应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因此,笔者在这学期进行了以“爱护校园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清理学校公共卫生死角,为小花坛除草,认真观察风雨走廊里张贴的宣传标语,学习少先队知识;在出操时经过花坛时,提醒孩子们要爱护花草、在班会课上强调保护公物、在语文课上联系相关文本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团结同学……通过以上的途径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还充分利用班级板报、图书一角和学校宣传栏,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作用。
2.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操动手能力。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还处在不成熟、独立性较差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实践能力较弱,难以独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一般以4~6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进行主题的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具体的实践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此外,在活动中组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在活动实践中通过组员的互通有无和商量商议,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效果。这种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的综合实践课不仅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在活动中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
3.培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品质
综合实践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的情感。因此,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课题选题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是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例如,在四年级综合实践课中《水——我们的生命之源》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水,工业和农业生产也无法脱离水,水是万物之源。然而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浪费水资源的不良现象,而我们的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后,学生就“珍惜水资源”这一话题展开实践活动,结合身边的例子和平时的观察,灵活进行实地调查或搜集网上查询的资料,直观准确地明白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实践,渗透节约用水要从自身做做起的德育,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呼吁社会全体共同保护水资源,为节约用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实践,推动主体探究
统一的教材范本或可供灌输的知识文本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都不适用,综合实践课依存的是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只有让学生在最亲近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体验、实践、调研、探索和交流,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事物生出新的认知结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实践探究。所以,说教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必须被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摒弃。综合实践课的主体权和主动权应在学生而非教师,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积极的引导者,引领学生投入到实践探究的活动之中,让综合实践活动变得真实、可操作。
在上《今天我当家》 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独立完成一道菜,搞一次卫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拍下照片,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通过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从而逐渐养成勤劳、勤俭的行为习惯。在“当家”的实践体验中,学生逐渐形成关心家庭体贴父母的意识和观念,这些都是在说教式的文本传输中无法习得和实现的。因此,要充分践行学生的主体探究和体验,让他们的主体精神在“当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挥洒付出的汗水时,体会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从而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学生进行劳动成果展示时,教师所期待和注重的不是成果的质量,而在于学生“做”的这个行为,从学生的行动中反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的结果。
四、结语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德育渗透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要避免形式化,立足于课内外,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联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紧扣主题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真的体验中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品质和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