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汽车电控发动机是汽车新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构造的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相应职业技术培养的核心项目。在以往的汽车维修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教学方式也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加实用更加有效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就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谈一谈教学体验。
  [关 键 词] 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中的技术内容也在发生着快速的迭代,如今汽车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电子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让现代汽车总体结构中的电子装置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汽车都是以机械装置为主,而如今汽车内部的结构则向着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进行转变。这使以往的汽车维修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今天汽车行业的改变,相应的,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所掌握的技术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技工院校中,汽车维修相关专业学生要将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电控发动机各项系统的组成和一些抽象的控制原理成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迅速提高相关的系统理论和知识技能,从而实现该专业毕业生特有的关键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实用性不强
  针对大多数技工院校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设置,笔者与很多学校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发现大部分的技工院校课堂仍然采用理论加实训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的做法就是先让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教学,在一个阶段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再将学生带领到相应的技能教室做项目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在安排上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细节的處理上,我们可以发现理论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本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地多讲,希望将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底,可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如果学生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并且愿意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必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在之后的实际操作教学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在实践课程中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所要求的内容有很大的偏差,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又会发现学校中的实践课程与自己所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意义,没有相应的效果。
  (二)授课内容更新较慢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汽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从新能源汽车到如今的人车交互系统,再到很多汽车厂家所提出的智能驾驶系统,甚至无人驾驶系统等,如今的汽车内部结构已经与几年前的汽车内部结构有着本质差别。如今汽车的内部结构已经由以机械作为主导逐渐转化为以电子配件和机械共同作为主导。
  这就意味着如今的汽车维修要求相应的维修人员,不仅要拥有机械维修的知识,还要了解电子配件维修的技能。投射到我们的职业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内容,知道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可是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缺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职业教育本身就拥有向行业发展看齐的诉求,可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常常落后于市场的变化,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之后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却面对许多在学校未曾接触甚至未曾听闻的工作问题,使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面对很多困难。
  二、教学改革的相应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位
  针对传统的汽车维修课程所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本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相关软硬件的现状,借鉴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拥有关于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的维修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电控发动机系统学习的方法;(2)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3)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拥有了这些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中的方式也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制订。
  首先以实用为目的入手,对我们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用任务来驱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其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思维,不要让学生局限在某些知识的框架中,让学生懂得面对具体的问题时灵活应变。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实训,在实训中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最后我们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体目标,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所达到的阶段性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吸收知识。
  (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针对上文所说,设置汽车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就应该满足行业内的相关配套要求。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是要进入当地维修行业进行服务的,笔者了解了市场中多家汽车维修的用人要求,根据企业需要的选择,汽油发动机维修生产实际中最常见的最具代表性的工作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体现我们整体课程设计的针对性,改变过去由汽车电控发动机各总成的原理,各系统控制的原理、电路分析、故障诊断等组成的系统化课程结构。
  举例来说,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习惯为目的,将课程的内容分为6个单元,12个大项目,以丰田的车技为实训载体,总课时可以分为52个学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从电控发动机的构造认识到元器件的检测再到电控电路的检测,最终实现学生具备初步对电控汽修的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的思路。只有这样针对实际的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三)合理组织课程教学
  在制订目标,制订教学内容以后,我们应该合理地组织课程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排列组合之后,我们可以对整体的课程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课程的基本安排理论与实践操作环节的比例为3∶7。这种比例的安排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拥有将知识融入实践的机会,更拥有在实践中检测自身能力,不断进行思考以及自我研究的空间。下面我们可以用丰田车系的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为例,说一说如何通过这样的课程组织来实现教学的优化。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对学生的教学应该以任务进行驱动,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学习中的重点,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综合诊断台架上断开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端子故障现象为启动机工作,但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诊断仪器读取不到故障码,起动机工作瞬间spd数据流为零,接上该传感器信号端子发动机则正常工作。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问题讲解,进而提出本次课程的任务,也就是让学生对曲轴位置传感器以及其连接的电路进行检测,并且在操作之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之后,我们再安排学生主动地了解相关项目的安排和排期,为学生分组制订操作计划,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实践感知。只有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总结
  在正式的教学部分结束以后,我们还要对这每一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这不仅仅是对上一个阶段工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进行了一次集中指导。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谈到如今的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跟不上实际的行业内部发展速度,这使职业教育内容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实际的工作环境。而我们的阶段性教学總结也会包含相应内容的讨论,进行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之前工作中所缺失的部分,对未来工作将要添加的新内容和改进的新项目进行规划。
  举例来说,针对我们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如今市场中新型号的汽车常常会加入一些新型的电动元器件,有时我们在上一个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将其忽略,没有加入整体的教学体系中,这会使学生的知识产生遗漏。而经过我们的阶段性教学总结,指出以后我们可以将其加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接触到最新的最可靠的行业发展信息,了解自己所要面对的行业实际情况,拥有最具有实用性的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今天的汽车维修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要及时进行更新,跟上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汽车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技工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也意味着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将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主要应用到的内容。我们关注行业发展,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框架,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的领域,在未来更好地面对工作。因此,无论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乃至最后的教学总结,我们都应该严肃对待,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结构上的改变,更注意质量上的把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俊华,向志渊.《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课程开发分析[J].现代交际,2014(9).
  [2]崔传真,何维,袁雪鹏,等.应用型大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7(4).
  [3]黄欲飘.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4]涂晓华.浅议汽车维修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2016(4).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