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LF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语言态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ELF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及平时作业的抽样调查对部分教师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语言的教授应该以理解性为主而不是过度强调其正确性,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更是为了用英语谈论本土文化;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目前教材中关于本土文化的素材很少,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运用英语谈论本土文化的能力;最后指出在英语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正视英语作为通用语兼具区域特征的特点。
  关键词:ELF视角 大学英语教师 语言态度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期待和要求。作为地方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更应该强调并且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着重培养他们的学术性研究能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计划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和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息息相关。高校教师的语言态度主要分为三种:传统的基于母语使用者的母语思维模式ENL、基于多重化和多中心的世界英语思维模式WE以及正在兴起的以抗拒英语母语规范、彰显基于内向中心化规范的以英语为区域变体的英语通用语思维模式ELF。目前,诸如中国英语、日本英语、印度英语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们都是融合了本国文化的英语变体,教师对这些语言变体持什么样的态度,直接会影响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基于ELF视角的英语教学观
  ELF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Haberland,Knapp等人的研究,后通过Firth、Jenkins和Seidlhofer等学者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ELF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ELF教学研究,强调培养学生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2000年之后,专家学者们又陆续提出如下观点,Mckay等指出ELF视角下英语教学应该以可理解性而不是正确性为目标;Kirkpatrick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英语通用语或多语语境下成功使用英语的能力而非习得标准英语和获得母语使用者英语水平;Murry认为学生的语用能力不应基于某一特定语言群体的语言规范,应基于学生对支配语言交际的更为宽泛的语用原则的理解和接受度。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是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主体之一,他们的语言态度基本能代表所有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态度。同时,他们的语言态度还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观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分析法和作业评估等研究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受试教师包括英语专业教师34名,非英语专业教师66名,受试教师年龄为29岁至55岁,职称涵盖副教授17名,讲师55名,助教17名教员10名,实验员1名,访谈参与者包括5名教师。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教龄较小的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ELF视角下语言应以表达意思为首要目标的现实,因为他们的成长、学习背景也是向这个趋势靠拢的。认为语言应该优先强调其正确性的教师是受了教师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人设形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老教师,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加,发现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让对方在口语或书面语中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即可。还有部分教师经常外出交流,关注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他们认为语言势必要携带有本土文化,否则这个民族很快将被其他民族进行文化殖民。
  上表中,A是“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弘扬本土文化的工具”,B是“以可理解性而不是正确性为目标”,c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D是“打破对英语母语规范的迷信”,E是“带有本土文化的区域英语更容易保留本土文化免受文化殖民”。
  高校英语教师除了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外,最主要的是需要用英语解读、讲授本土文化,所以高校中的英语教学应包括用英语讲授中国本土文化,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讲授更应该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应恰到好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到英語教材中,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既学习了英语也了解了中国文化,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本土文化,也避免了教材内容选材单一的问题。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更应该做到让教材融合本地特色。
  2.访谈结果分析
  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Chinglish?
  请问您一定会按照英美母语规范来教授学生吗?
  您教授什么课程?该门课程中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吗?
  对于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在五名受访教师中,有一名教师认为他就喜欢带有中国味儿的英语,很有特点,能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及语言思维模式,没必要刻意去改变。还有两名教师认为能感觉到自己的中国腔,但也不打算做出改变,因为长期置身于本土文化,很难改变。还有1名受试教师尽量在向英语母语靠拢,因为自己是老师,每天在进行语言示范,不应该让学生失望,所以想努力改掉中国腔。最后1名教师因为对英语、英美文化、政治、经济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的英语原本就很地道。从和他们的交流当中也可以发现,前三位教师是不太坚持英美母语规范的,后两位教师是因为人设和兴趣而坚持英美母语规范。对于中国文化是否缺失这一现象,包括这5名老师在内的100名老师都强烈认为中国文化在英文教材中严重缺失。关于中国文化的部分涉猎较少,而且一般都出现在选读部分。在用英语讲授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教师明显觉得自己信息量少,难以准确表达,缺乏用英语谈论中国文化的能力。
  3.作业抽查结果
  作业抽查完成后,发现了一个现象:老师们对拼写和正确形式这两个项目的批阅次数明显较多,对语言的规范性和地道表述关注得较少。究其原因,一是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作文,前三个项目易于修改和批注,二是后两个修改起来确实有难度,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地道的符合母语规范的表达。所以,有的老师只是认为自己应该坚持母语规范,讲地道英语,但事实上并没有实现或者受各种因素影响很难实现。
  三、结语
  研究显示,目前英语教师群体的语言意识已逐步崛起,并呈现多样化趋势。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的思想较为前卫,加之自己的成长、学习背景也几乎是注重了语言的语用功能而非追求准确性;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完全按照母语规范学到的英语,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其价值观,英语可能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问卷调查及访谈说明目前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语言的教授不应唯母语是尊,而应以交流为主要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还应清晰地认识到学习英语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讨论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访谈中,教师还提到了英语教材中严重缺失有关中国文化素材的现象。中国人学习英语不仅是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还有用英语谈论中国文化。抽查作业样本发现教师们在调查问卷中的态度和实际批阅作业时的表现不一致,部分教师只是认为自己应该以母语规范为准,讲地道的英语,但在实践环节自己都很难做到。总之,结合ELF视角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真正能做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及语用能力,而不是一再强调其正确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5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