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数学应用题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备受数学教师的重视。学习应用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及研究,并做出相应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应用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题的实质,使得应用题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题教学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数学高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清应用题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条件,明确题目中的含义;其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最后在选择合理的解题方式,进行应用题解答。所以,在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典型的应用题例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在一个汽车零件的工厂有一批 60 件的生产任务,生产期限为一个星期。前两天因为其他工作原因,每天平均生产 5 件汽车零件,那么为了如期完成生产任务,该工厂需要在剩余的五天内每天至少生产几个汽车零件?在这道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将题干的数学条件转化数学语言,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然后,教师结合应用题内容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用反推法,根据所要求解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比如,这道应用题求解零件的生产速度,首先要知道的5天生产零件的总量,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已经生产了2天,每天生产5个,那么剩余的零件总量是60-(2×5)=50个,知道了总量,再求平均每天的生产量就容易了。即,50÷5=10(个)如此以来,学生掌握了解题方式,能够理清解题思路,就能轻松解决数学问题了。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具有关联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教学,笔者曾尝试在上课的时候端两杯浓度比例不同的牛奶,然后让两名学生分别品尝并询问他们的感觉,结果一名学生说太腻了,奶粉放得有点多,另一名学生说没味道,就像白开水一样。这个时候笔者将问题抛出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才能够保证牛奶的口感最好呢?”对此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按照1:4的比例,也有的认为按照1:10的比例等,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基本上已经被调动起来,笔者给出了答案,说明书上提示按照1:8的比例进行配制才是最为合理的,然后进一步的提出问题:“一杯200克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合适?”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远大于被动的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节效果良好的数学课,教师总是侧重于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侧重于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实际应用。应用题教学也应当如此,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毫无疑问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活动与应用题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梯形面积计算”这一问题为例,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依靠公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往往只能够生搬硬套的解决,对于问题的实质完全不了解,在后续的联系中也是错误百出,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的活动来将体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如长方形等,然后在求出面积,那么学生对于计算公式的理解将会更加的深刻,其思维也会更加的开阔,哪怕遇到稍微复杂的相关问题,学生也能够积极正确的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视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活动中学习应用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心毫无疑问是更强的。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经常难以找准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出现代入公式错误的现象,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教材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整体性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比如,教师在考查倍数的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书籍进行摆放,分成三本书、五本书两堆,然后引导学生们从三本书中拿出一本书放在另一堆中,进而形成倍数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对倍数的理解能力。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将学生置于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直观的了解下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框架,增加自身对数学关系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思路,并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应用题解答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应用题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晏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好家长;2014(39) .
  [2]夏勇.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6.
  [3]卢俊义.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11):38.
  [4]潘金平.淺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