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快乐”“高效”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快乐;高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高效的数学教学环境。
一、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其行为、思想有着模仿教师的自然倾向,我国教育学者将这种心理特征称为小学生的“向师性”。受这种心理的影响,教师是否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友善、亲近的印象,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不难发现,只要小学生喜欢某一位教师,那么在该教师的课堂上,小学生一定会集中精神学习,并且不会产生厌倦、懈怠的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自身在小学生心中刻板、严厉的形象,在课余时间多和小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让自己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朋友”,这样小学生就能抱以积极、开朗的情绪学习数学知识。
二、合理转变教学目标
我国数学教学模式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为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经常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导致教师觉得自身的教学活动劳心劳力,学生也沉溺在“题海”中苦不堪言[1]。这种教学方式和快乐、高效必定没有关联,所以教师要想要打造高效、快乐的教学课堂,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联系起来,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案例,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西师大版本二年级上册《数学》为例,教师在教授“乘法口诀”的时候,就要将“灵活应用乘法口诀”作为教学目标。对此,教师不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生活中的营业员和顾客,让学生计算“面包5元钱,买了4个面包多少钱;文具盒4元钱,买了2个文具盒多少钱...”等等能够应用乘法口诀的生活化案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还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2]。
三、灵活转变授课方式
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好奇心较强,在课堂上往往有着高涨的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对待新鲜事物通常是“三分钟热度”,教师在采用某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之初,小学生或许能够抱以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但是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失去原有的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行为特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进而为小学生带来更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3]。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转移到室外,让学生挣脱课堂教学空间的束缚,或者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每一堂课都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测量长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到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在操场上亲身感受厘米、米的实际长度;教师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生活中关于“角”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角”;教师在教授“加法结合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53+4+17、28+6+12”等式子最简单的解题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让数学知识每次都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小学生眼前,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中,自然而然的就能掌握数学知识。不过教师要注意,在上课之余,一定要加深对学生了解,这样才能针对其个性特征,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四、布置分层次的作业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也和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有着共通之处。小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先天条件的不同,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难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对此,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不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所以数学教师主要是要对“作业布置”进行分层。通过布置分层次的作业,就能够在减少学生作业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质量,进而让教师、学生脱离“题海战术”的困扰[4]。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B层次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教师在教授完“三位数的加减法”这一课之后,就要让A层次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习题训练,比如“164-36+52、354+110-231”等等习题,而B层次学生则要进行较为简单的习题训练,比如“110+50-90、120-60+50”,并且要求B层次学生要写清计算过程。通过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所有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并且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成就感”,也能够转换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从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合理转变教学目标、灵活转变授课方式、布置分层次的作业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了相应探讨。教师要认识到,快乐、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抱着打造快乐、高效教学课堂的信念,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玉娣.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 快樂阅读, 2016(20).
[2]吴建华.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147.
[3]卢晓军. 寓教于乐,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 考试周刊:教师版, 2016(52):86-86.
[4]缪金龙. 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8):108-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