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如何展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核心素养 培养
【基金項目】本论文系金昌市教科所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23-01
一、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品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入手,去影响学生的体育素养。
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中。很多体育活动都是在室外展开的,室外的噪音比较大,小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如果我们教师的声音不够洪亮、精神状态不够饱满,那么就很难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试想,一个睡眼惺忪、穿着拖鞋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学生会准确、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吗?
其次,教师要进行专业的体育技能的示范。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项目都是需要教师的示范展示的,如果教师本身的动作不够规范和流畅,那么学生就很难掌握规范的体育技能。如在很多学校都展开了足球教学,足球的运球、射球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能的。在教学这些体育技能时,教师要尽量将娴熟的运球、射球技能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展开学习和练习。
再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小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原本身体素质就比较差劲的学生,要想让他们一气呵成地完成800米的赛跑,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却也并不是不可完成的。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战胜自我。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健康的习惯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课外体育兴趣小组。用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周最多只有两节课,我们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组合成兴趣小组,展开课外体育活动。如学生们在事先告知家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在学校里踢足球,玩花样跳绳的游戏,或者是进行集体跑步练习。如学生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登山、郊游等户外活动,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体育明星或者其他明星为榜样,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很多小学生不愿展开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一是体育活动会造成身体上的疼痛,二是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讲述某些明星为了健身塑形,每天坚持做运动练习,终会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以讲述很多体育明星,因为体育技能方面的特长,终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成为某一体育运动领域的佼佼者。学生们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积极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成长。
例如对于一些球感能力欠缺的女生而言,让他们学习足球中的运球,很多女生会因为长时间无法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放弃足球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认知,让学生学会全力以赴后的顺其自然。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所谓的挫折和困难,在面对这些所谓的困难时,是要放弃?还是要死磕到底?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当你全力以赴后战胜了自我,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当你全力以赴后依然没有达到目标,那么自己也是问心无愧的。
还例如在进行一些体育比赛项目时,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具备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无论胜利与失败,它们代表的都是过去的努力,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放眼未来,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比赛中。当学生具备了健康的心理认知,相信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与日俱增。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通过多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德娟.试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新课程(小学) 2018年06期
[2]张晓娟,刘佳平.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新课程(小学) 2018年0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