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绵竹年画教育资源助推儿童语言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绵竹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内容极其广泛,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中不乏具有生活气息,风格各异、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等内容。年画中的儿歌和故事不仅增加了儿童对绵竹年画的了解,而且能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绵竹年画;语言;感受;交流;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19-02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值得我们绵竹人去了解、传承。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纲要》精神,“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足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可以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与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生成、发展新的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园本特点的课程方案。”我们利用课题研究为契机,对绵竹年画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绵竹年画内容极其广泛,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中不乏具有生活气息,风格各异、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等内容。为此,我们曾多次找到传承年画技艺的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年画儿歌、故事等,将年画儿歌和故事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年画中的儿歌和故事不仅增加了儿童对绵竹年画的了解,而且能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在欣赏、倾听中感受地方语言美
绵竹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色彩艳丽明快造型夸张生动。年画儿歌和故事不仅将画面内容用深入浅出、地域特点明显的语言进行总结,简单易学、种类繁多、趣味性強,不受儿童接受能力的限制,往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曾经活跃于我市幼儿园中,对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起到了滋润心田的重要作用。比如:儿歌“刷牙牙:小鸭子,嘎嘎嘎,催我起床来刷牙,上刷刷,下刷刷,露出一排小白牙,将卫生,人人夸,都说我是乖娃娃。”儿童看着富有童趣的画面,听着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快融入到画面创设的意境中主动学习儿歌。又比如民俗故事“老鼠嫁女”“三猪烫耳”都是令人捧腹又具深刻寓意的。儿童通过欣赏夸张生动的老鼠、小猪等年画形象,听着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更容易融入故事情境中,尽情感受传统语言的魅力,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也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叙事结构、叙事观点和叙事顺序的掌握。
二、在互动游戏中帮助儿童在行为扮演中学习语言和行为交往方式
与自然状态下的语言发展相比,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很注重儿童在互动游戏中的学习交流。比如绵竹年画内容涉及到孔明、张飞等历史英雄人物。我们将一部分的历史英雄人物以年画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认识:“你认识他们吗?”“在哪里见过?”“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们积极引导幼儿讨论历史英雄人物的色彩、造型、动态等。如启发幼儿思考“画张飞脸时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怎样搭配的?”“你知道张飞用的武器是什么吗?”等问题,让幼儿感受年画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传统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相关知识。比如,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比如关羽;黑色脸象征威武有力、豪爽比如张飞。此外,我们还提出“张飞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让幼儿通过倾听张飞的故事,进一步知道由于历史的沉淀,每一件民间艺术品都有丰富的含义,或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寄托对朋友、亲人的衷心祝愿等,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最后,我们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怎样认识这些英雄人物的,他们有哪些品格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个阶段,我们引导幼儿避免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判断,也不引导孩子异口同声的说“喜欢”等语句,而是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孩子的价值判断水平,在不断的发言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的东西还有很多流传于家庭和社区中,家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德誉小朋友就从奶奶处学了一首儿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妹儿说闲话”。这首儿歌是一幅民俗图画。在交流的过程中,他还用手指动作贯穿整个儿歌的学习过程,这种两两配合游戏的方式是儿童所喜欢的,既欣赏、认识了这幅民俗年画,又手口协调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改编、续编表演中培养语言创新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应当在传统和创新两个方面寻找平衡,特别需要审慎选择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活动有关中国文化的概念。”随着儿童对绵竹年画中人物特点、故事内容的不断深入了解,他们越来越喜欢将自己装扮成年画中的角色,呼朋唤友的来表演,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因此我们结合不同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考虑如何与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渗透。比如儿童跟说故事中的话语,积累词汇,为儿童今后自我个性表达做铺垫。儿童在将自己扮成张飞、关羽等历史人物时还加上一些平常电视中接触的戏剧动作和唱腔,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与表演结合起来,而且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很多儿童对此兴趣盎然,于是,我们在表演之后请儿童谈谈“如果我们自己是张飞,你遇到这件事会怎样做呢?”以此来发散儿童的思维,根据儿童的自身经验来改编表演部分故事情节。又比如,儿童在表演完“老鼠嫁女”故事之后意犹未尽,于是我们请他们分小组续编故事,并表演。儿童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讲出续编的故事情节发生的可能性,并为角色设计合理的对话,这样就为儿童提供更加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发展儿童的语言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选择个性化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语用交流行为,以帮助儿童在快乐学习中全面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