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首先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原则,着重强调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和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核心素养;教学对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素养则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做法研究,致力于将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内在的数学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高中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要面对高考,很多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认识不够。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还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主的数学课堂中,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促进教学取得实效,为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减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相对比较分散于各个学科。因此,教师要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三)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同时也应当切实关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教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构建师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學模式,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
(一)将知识转变成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主要指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加以解决的过程。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提升了学生相关数学核心素养,也让问题解决产生了更深刻、更丰富的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还要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进行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高中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学生变成“学习机器”的情况。
比如,《平面与直线的关系》相关内容的学习就涉及很多学生首次接触的概念。如果这些概念只是机械地进入学生的大脑,学生则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他们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些字,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可在教学中为学生引入以下问题:
基于下面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有几个?
表述一:在某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一平面中的任意直线垂直;
表述二:在某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一平面中的很多直线垂直;
表述三:在某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一定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表述四:在某个平面内,与任意一点相交的垂线与另一平面也保持垂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脑海中积极构建思维导图,在纸上对这些位置关系进行比划,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解决问题,且在无形中奠定了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更多是扮演辅助角色,而非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到提醒学生的义务,在教育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准化,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二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合理进行问题意识引导。对问题的构建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对同类问题的敏感度,才能真正落实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素养教学。
(三)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成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了。教师的评价要能将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归纳和探究等行为进行全面概括,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科学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只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同样是重要的能力衡量标准,后者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如果说教师的评价是客观的鞭策,那么学生自己的评价则是主观上的优化。合理的教学评价还需要学生积极对自身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批评,反思由思维的差异性带来的不同的问题答案,促使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为下一步开展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摘掉数学“枯燥”的标签。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落实,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不应只是纯粹的解题过程,还应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形成和提高的过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正视师生在教学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不断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将应试能力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转换,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振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三数学课堂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
[2]高益彬.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2018.
[3]焦兴红.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研究与思考[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2018.
[4]林伟华.分析与启示:数学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