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游戏对于开发大脑机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掌握部分基础性知识。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游戏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不能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游戏模式的创新。本文就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探寻与重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模式 游戏精神 探寻重塑
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助力作用。不论是开发幼儿的大脑,还是锻炼其相关的思维能力,还是培养生存技能,都有所助益。新时代下,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幼儿教育需要改变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在其中增加一些国际上优秀的幼儿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利用游戏的方式,将幼儿知识融合在游戏中。
一、幼儿教育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的重要性
1.满足幼儿自身的成长需要
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学校各方面的机制开拓得还不够,进而导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无法时刻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幼儿开展活动中要将游戏精神渗透,让幼儿在主动时间中,收获更多。当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将课堂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在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还可顺带激发幼儿的兴趣,带给幼儿直观、全面、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还能锻炼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很多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比较胆怯,比较害羞,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恐惧与他人的交往。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孩子,会对外界产生抵抗心理,假如不及时帮助孩子破除障碍,孩子自身的成长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沟通能力、语言听力还有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就是由于自生成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玩具、糖果等具有吸引力性质的物品来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出封闭状态。[1]
2.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通过教师的严苛训诫,来强迫学生进行学习,而且有一定的拘束性,规范性。幼儿年纪较小,并不了解教师为何要拘束,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孩子们能够形成肌肉记忆,在老师发出上课指令后,做到安静听课,可是效率却很低,孩子们喜动不喜静,安静的环境容易催生倦怠心理,且这种模式,促使孩子们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与专属于幼儿的灵气。在笔者看来,长期使用这种模式,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也不符合幼儿的行为特点。幼儿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游戏不断地锻炼、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从幼儿的特质出发,更能符合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释放孩子的天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开发大脑,并不断地激励幼儿,开拓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对于游戏精神的重塑,提高教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二、浅析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重塑的具体措施
1.主体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本位而非学生本位,教师以主体地位自居,严格要求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也都是教师视角而非幼儿视角,并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重塑时,应当全面结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坚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并且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适宜的游戏方法。另一方面,在活动时,要保障幼儿的主体性质不受侵害,幼儿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应当辅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不能太过于干预幼儿的选择和其具体行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协作能力,释放个性,开拓思维的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以采用强制手段过多地抑制幼儿,要让其充分认识世界,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我。教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状态下对幼儿加以引导。
2.原生态化的教育模式
以往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具有目的性和知识蕴含性的,当然大家都知道,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大多都是枯燥、乏味的。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对于有趣的东西,才能集中一段时间。对于枯燥乏味的书本内容,幼儿是难以接受的,就像除去了糖衣的药片,咀嚼的过程很苦涩。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变化,幼儿教育的模式也将面临着新挑战:在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作用的前提下,采取原生态的教学模式。广义上的原生态,是指尊重孩子的个性与独特性,而这里所指的原生态,并不是采取一味的放养模式,而是要根据幼儿主体所具备的不同特质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模式,以达到教学过程中游戏精神重塑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进行原生态教育模式的同时,不要只局限于幼儿教学大纲,应当放宽眼界,适当拓展其他幼儿感兴趣的基础性、有益于幼儿智力发展及健康成长的知识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3.合理利用激励机制
激励法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不断地鼓励,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力度。可是幼儿这一群体十分特殊,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所以时刻都保存着一股新鲜感,他们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拥有起码的辨识力,在此条件之下,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鼓励他们,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明确是非观、人生观。但是激励机制需要适度,不能经常使用,经常使用鼓励幼儿来提升幼儿注意力,容易导致幼儿产生抵触、消极心理。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弊,凡事都具有双面性,当然适当地惩罚机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体制。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加以好好利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之路提供一定的的帮助。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不仅仅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也是注重人本位的价值体现。在进行探寻与重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不完善的机制加以完善,对于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为幼儿充分塑造一个完美的成长空间,以帮助幼儿度过一段愉快的学前教育时光。
参考文献
[1]王海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好家长,2018,(48):123.
[2]张晓梅.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