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所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在实际的课堂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实效性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备课、候课、上课、下课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思考,以期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开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学有效性 教育建议
一、精心备课,挖掘生动主题
心理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作用。一堂40分钟的心理课,如何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备课这个环节。要用什么教材、备什么主题、要采用哪些教学手段等等,都是经常困扰心理老师的问题。
在挑选教材方面,每一位心理教师手里都有好几套的教材,按照专题板块进行授课。在备课过程中经常是看到这个主题不错就挑选出来,再借鉴一下其他教材或者网上搜索一下。这样的备课无可厚非,毕竟集思广益。但是在挑选教材时应注意:每本教材都有编者自己的一套思路,有的教材是比较早出版,有的教材是比较晚出版,前者有些主题是依然可以采用,比如《做情绪的主人》等常规性主题,有些主题比较过时了,则可以不考虑;后者比较新颖、符合当下学生的生活状态的主题则可以运用。因此备主题要遵循: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求,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日常学生咨询、心理信箱、学生之间的事情、家长反应的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的重要资源。[1]
确定好主题后,就要备上课的内容。有的心理课堂是纯粹的几个游戏或者活动拼凑,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毫无收获。因此在备课堂内容时要遵循: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增强学生内心体验。以笔者上的《当我生气时》这一课为例,在“灭火实验场”这一个环节,我发现所用的事例不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因此学生回答得有点离题。针对这个状况,我立刻做出调整,课下询问学生“最近让你生气的事情是什么?”,以此收集学生的事例,请学生讨论,整个课堂就让学生收获到了方法。因此教材案例与活动要来源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生过的事情,才能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投入其中,有感可发。[2]
二、用心候课,提高课堂效果
一节完整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包含候课。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候课候得好,不仅能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也能带动师生关系的发展。
尤其是心理健康课堂,更应该做好候课。心理健康课堂经常会引入“课前热身”,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候课,那为了让整个课程上完,课前热身活动经常会被“缩水”或者省略,这对于创设宽松、温馨的课堂氛围较为不利。笔者所在学校语文学科的候课方式简单而高效,在候课期间,语文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诵读古诗词,孩子们不仅很快进入上课状态,也学到了更多的优秀诗词。[3]
因此心理教师应该要提高时间意识,做好候课,提前一两分钟进入班级,与同学们打打招呼,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为心理课堂创设从容的氛围,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心理教师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心理课的重视,让学生也能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喜欢上心理课堂。
三、细心上课,做课堂“有心人”
一节优秀的心育课应该蕴含以下五种“心理味”:专业味、互动味、情感味、沉浸味和生成味。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心理老师经常是孤军奋战,自己备课、上课,没有同学科教研的督导与支持,因此想要达到心理课的这五味就需要心理教师做“课堂中的有心人”,靠自己细心留意课堂中的一切。
笔者分享自己采用的元认知教学策略。用元认知知识去教学是指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一节课里面有很多地方可以拿来启动自我监控、调节。比如:
1.教学目的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知识是否犯了学科性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都有活动,学生全体参与;第二,教学力度上,活动设计是否让学生都有兴趣,还是陈词滥调如同鸡肋食之无味?第三,教学效度上,活动是否扣紧教学目标,你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每个问题都结合教学目标?第四,教学深度上,是否堆砌活动,每一个活动学生都浅尝辄止,都处在动态,而没有形成静态的智慧?
2.教学评价
上完这节课,学生是否有变化?学生上完你的课,思维是否是发散的,还是更加束缚?还有一节课学生的生成是否有在你的预设之外,如果在你的预设之外的生成,你接得住吗?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否有遵守你的理念,比如尊重倾听?[4]
四、有心下课,完善心理课堂
一节心理健康课的流程包含:热身导入、主体活动、讨论分享、课后延伸。在教学中,语数英教师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在心理课堂中,我们布置课后作业的次数则较少,大部分老师觉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掌握了知识点即可,没有太大必要布置,一般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精心布置。
其实,课后作业作为心理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主题,都建议心理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以此来完善一节心理健康课。以笔者所上课题《当我生气时》为例,在课后我布置了“情緒消防员”这一作业,既让学生觉得自己成为情绪消防员很自豪,也锻炼他们在生活中处理生气情绪的能力。
其次,心理健康课作业类型应该丰富多样化,才不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例如心理电影赏析,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创造力》课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奇思妙想作品;《走进青春期》课题可让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饶有兴趣参与其中。
当然,心理教师也要认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反馈,老师用心的程度越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越高。本堂课的作业尽量在一周内完成检查与反馈,以免时间拖太久,学生容易忘记,教师的反馈成效也会减少。教师在反馈时应该要用包容的心态,评价语言积极向上,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与心理。
参考文献
[1]王苇娟.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54.
[2]邓玉蓉.一节完整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从候课开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6):41-42.
[3]官芬芬.教师元认知教学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5-116.
[4]郭新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布置的实效性[J].课程思考,2017,(34):31-33.
作者简介
洪明蕉(1990.08.02—),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