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发展经历过繁荣与衰落,同时也经历了改革,然而发展到今天,京剧艺术已经渐渐被人们忽视。本文在探究现有的文献资料与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京剧进课堂”活动展开了阐述。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京剧的发展现状。通过探究现有的文献资料,从国家的视角论述京剧的现状。第二部分:小学生学习京剧的意义以及京剧的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第三部分:阐述小学生京剧进课堂的组织与实施途径。结语部分针对小学阶段京剧进课堂未来发展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并进行一些反思与追问。
关键词:小学生 京剧课程 组织 途径
一、内容界定
本论文中所阐述的教学对象是全日制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京剧的发展现状
京剧在当前多元文化的格局下面临着市场流失、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等文化困境,近些年随着各种各样新兴音乐、通俗音乐的兴起以及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京剧起到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从国家2008年以来颁布的各项措施来看,我们感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京剧的传承,出台了许多举措。中央电视台为京剧开辟了播出剧目专栏,教唱唱段专栏,为老艺术家举办各类纪念演出,送戏去大学校园,近些年更是将京剧纳入了中小学课堂。尽管如此,放眼望去除了国家的一些举措外,民间的京剧、戏班子已然淡出了市场,面临着没剧目、没观众的尴尬局面。
三、小学生学习京剧的意义
1.京剧本身的魅力无限
京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京剧中人物形象丰富而有趣,除却技巧娴熟、声情并茂的舞台表演,人物的化妆和服饰也别具一格。一个相貌普通的演员,只要五官端正,经过化妆,就可以成为舞台表演中的各种角色,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脸谱,无论是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都将人物特点刻画在脸谱上。
2.京剧的传承价值
世界上各种戏剧形式都有各自的表现方式,歌剧只唱不说,话剧只说不唱,舞剧既不说也不唱,中国的戏曲则又有說又有唱又有舞台动作。京剧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杂技、武术和建筑七种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
四、“京剧进课堂”的组织与实施途径
1.组织的目的
(1)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京剧艺术知识,并且形成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和热情,并且将自己的收获传达给身边的人,进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者而言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阶梯式授课,重点培养小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课程时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有价值且孩子喜欢的教育内容,比如在给一、二年级的学生授课时可以选择《闹天宫》唱段,这部传统剧目选自小学生熟悉的小说《西游记》,教师在讲授这个剧目时可重点讲述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可以和学生讨论其中的一些武戏、服饰、道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给五六年级学生授课时可以选择京剧现代戏《红灯记》,这样的样板戏可以说是京剧发展到现代的一种京剧艺术形式,它的唱词比较容易理解且易于传唱。
(2)阶梯式培养
小学阶段学习京剧时,应注重阶梯式的培养,学生年龄段划分是有必要的,一至六年级可以分为三个班(一二年级为低段班、三四年级为中段班、五六年级为高段班)。这样有规划的划分,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安排相适宜的课程。低段班授课时可以选择故事情节有趣、较简单的剧目;中段班可以选择有历史背景以及文学背景的剧目;高段班可师生共同选择感兴趣的剧目。
3.学习形式多样化
本校提供了多个平台让师生来展示京剧的学习成果:组建京剧社团、邀请京剧大师进班授课、文学课与京剧课的整合课教学、在走廊上建立京剧艺术展示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并学习京剧。
4.成果展示
我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在京剧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我校学习京剧的学生在中小学各项艺术类比赛中,表演京剧获得好评。我校教师在省、市级素养大赛中表演京剧唱段获得专家的肯定。
结语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当代人去传承、弘扬和发展。然而新兴音乐、通俗、流行音乐等现代音乐占主流的今天,京剧这一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已渐渐失去发展的市场,京剧艺术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师范类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有京剧专业课的学校非常少,在我们高升呼喊京剧进中小学的同时,回头望望,我们能教京剧的教师又有多少。本文仅仅是笔者的个人看法与见解,与教育同仁们共勉。
参考文献
[1]姬瑞丽.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马瑞.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祁银环.谈京剧进课堂的认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4]严峻.浅析“京剧进课堂”的现实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5]胡胜盼.京剧进课堂,好[J].中国京剧.2008(06)
[6]陈桂生.“京剧进课堂争议”大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