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构建思考及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建设是目前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文章针对目前高职焊接专业招生困难与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立足于能力本位项目引领的项目化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焊接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18-01
一、现状分析
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然而焊接给人们直观感受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等特点,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并且每年都面临招生困难的境遇。同时,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以及单独招生,招生要求不断降低,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学习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出现低头族,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等现象在高职校院极为普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无论是从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式改革都对推动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学校一方面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切实做好内容改革,这两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保障。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教学内容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应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前提下,紧随焊接岗位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产品,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内容组织。
焊接专业课程按照理实合一的要求,在通过一定课时的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上,大部分时间在焊接生产性实训中心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企业生产岗位工作职责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实际真实项目进行整理设计,然后把知识点全部打散,根据生产任务匹配知识点,把知识点、能力点全部穿插在整个项目之中,将学生分组分别安排在实训中心承担不同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指导,还原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全面提高人才岗位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
2.融“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模式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过渡到知识消化;老师从传统的讲授过渡到行为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参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从集中教室授课走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化、数字网络化”转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作法是部分专业课采取“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3.“专兼结合,双师授课”课程教学队伍组建。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让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走进课堂,对于操作技能的提升和生产经验的传授具有良好效果,学院专职教师承担主要的教学工作,其余教学通过聘请企业人员承担,规定总学时20%的工作量必须由兼职教师完成,确保让学生接受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达到专兼职教师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的目的。此教学模式深受企业专家和学生的欢迎,企业技术骨干经验也促进了学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作为高校的领导者要对焊接实验教师团队的构建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有效激发实验教师的兴趣和积极性,以确保焊接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焊接实验教师需要严把质量关,使实验教师资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其次,为现有焊接实验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公费派遣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资历水平;最后,在奖励待遇、职称评定方面要保证实验教师享受与理论教师相同的机会和待遇,鼓励实验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焊接实验教学之中,提高焊接实验教学效果。
4.“产学一体、带徒传技”创建焊接实验教学平台。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焊接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就需要结合焊接实验教学的现状来创建焊接实验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过程等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理和利用,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知识的掌握,更好的提高焊接教学质量。实际上,焊接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够为卓越工程师、大学生创新项目、工程领军人才等提供相关服务,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及学生毕业设计等。此外,创建焊接实验教学平台还能够有效提高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确保实验资源共享的同时,有效提高焊接实验教学效果。
5.“网络化、共享型、碎片化”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借助互联网技术制作面向焊接专业的微视频、动画等数字资源包,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型数字化课程学习平台,全面服务焊接专业学生学习,同时社会从业人员也可以在线充电。湖南机电职院、长沙航空职院通过校企合作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联合,开发多門项目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已建成“自动焊接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湖南机电职院承担湖南省焊接示范特色专业重点项目,出版了系列任务驱动型教材以及硬件建设项目成果。
三、改革措施
1.完善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沟通机制。
在高校中,实验中心直接肩负着实验教师的管理工作,此时需要主动牵头与理论教研室相结合,并对现有的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沟通机制进行完善,定期组织座谈会,可以邀请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并对高校焊接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使焊接实验教学活动常态化,更好的确保焊接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焊接实验教学整体效果和质量。
2.改进验证性实验。
在焊接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验证性实验过多,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此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焊接实验教学特点来有效控制验证性实验数量,同时,还需要改进验证性实验,将探索和研究的成分融入其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意识。通常情况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来确保实验操作的有效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较宽阔的思维空间,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进行高校焊接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特点来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焊接实验教学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焊接实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买尼克·艾比布 (1984.7-) 民族:维吾尔族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专业名称)焊接技术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