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康复治疗团队建设促进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康复治疗团队建设质量管理方法。方法 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于该院行康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康复治疗临床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康复治疗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强化培训、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康复治疗质量,对患者康复和医院服务质量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康复治疗;团队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06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很多人对康复医学的印象,还停留在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理疗上[1]。实际上,康复医学科早已形成了一套细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体系,成为以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医学学科[2]。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其对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康复治疗中强化科室管理是提高康复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3],该文基于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从持续质量改进的角度出发对加强康复治疗团队建设质量的管理方法进行浅析。报道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康复治疗中心设立十年有余,科室内部分为针灸治疗组、推拿治疗组、熏蒸治疗组、运动复健组等,面向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主要运用中医的辩证思维以针灸、推拿、中药熏蒸、拔罐、刮痧、穴位敷贴等为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辅以西医理论、运动复健治疗,是一所符合国家标准、资历深厚的康复治疗中心。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于该院行康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康复治疗临床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 评价标准
①统计并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康复治疗有效率。② 统计并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康复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不良反应、偏差治疗、摔倒等。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2.1 强化操作规范
规范操作是保证康复治疗质量的基础,该院为强加康复治疗质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期间致力于强化康复治疗的操作规范,对每一种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深度解析,探讨了其适应证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并将研讨的结果制定成康复治疗操作规范手册,在手册中明确每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规程,使其标准化、格式化,同时将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医护人员手中,供其阅览和学习[4]。
2.2 加强治疗师培训和考核
为强化康复治疗团队整体服务质量,该院还定期组织治疗师进行培训来强化各治疗师的业务水平,主要培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聘请其他资历较深、水平较高的治疗师担任讲师,以LBL模式或CBL模式展开教学,以强化治疗师临床实技。同时定期组织治疗师到其他康复治疗中心进行学习和参观,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康复治疗中心的有益经验。
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参与培训的治疗师展开考核,考核采取以下3种方式:①以康复治疗为主的理论知识考核。②以假人或案例为对象的模拟演练。③临床实践考核。
此外,除了定期组织康复治疗业务培训外,还定期对所有治疗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旨在强化治疗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通过加强治疗师岗位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来促进康复治疗质量的提高。
2.3 建立PDCA管理模式
通过制定管理条例的方式于康复治疗临床中建立PDCA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策划:对每一例到中心来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均病例研讨,由复数名治疗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②实施:在对每一例患者展开康复治疗期间,确保至少两名治疗师在场,主要由一名治疗师负责实施治疗,另一名治疗师则主要负责记录治疗过程并完善相应病历资料,将治疗全过程记录在案,以备检索和查询。③检查:根据规章检查各治疗时工作是否到位,详细内容可以与该院制定的康复治疗操作规范进行比对。④改进。针对上一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改进方法,进一步提康复治疗服务质量。然后不断地重复PDCA循环,实现康复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4 完善康复评定和报告书书写
将康复中心医疗文书纳入质量管控范畴之内,强化康复治疗期间所有记录以及报告书的书写和保存工作,包括文字、符号、图表、影像资料等。强调康复评定和报告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以及完整,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康复技术指导》规定制作病历和报告书,充分强调医疗文书在康复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以此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中心的特色发展。
2.5 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检验康复治疗质量以及治疗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方式。考核分为例行考核和不定期考核,例行考核以月为单位周期展开,主要评价内容为治疗师专业水平是否达到临床服务需求,治疗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品医德,具体可通过检查病历资料以及患者意见调查来实现。不定期考核主要目的在于检验治疗师专业技术以及心理素质,可在治疗师进行治疗期间随机展开观摩和监督,由专业的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组织治疗师培训或人员调动。
2.6 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能有效激发治疗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治疗师予以相应惩罚,如通报批评或调动岗位,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治疗予以相应奖励,如奖金、岗位提升等。通常不推荐采取扣除工资的方式作为惩罚,避免形成人人自危的工作環境而打消治疗师工作积极性。
3 结果
该组研究共回顾性分析了4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9例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256例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前,179例患者,临床有效率84.92%(152/179),不良事件发生率6.15%(11/179),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临床有效率94.14%(241/256),不良事件发生率0.39%(1/256)。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临床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加强康复治疗质量管理是提高康复治疗临床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5]。该院为强化康复治疗中心质量管理,于临床中主要从强化操作规范、加强治疗师培训和考核、建立PDCA管理模式、完善康复评定和报告书书写、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等6个方面入手,目的在于加强康复治疗团队建设和治疗管理。
统计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该院康复治疗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持续质量改进在康复治疗临床中的有效性。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和康复治疗临床实践经验[6],可以明确质量管理是强化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的重要途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是加强康复治疗团队建设促进康复治疗管理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其中强化对治疗师以及康复治疗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是重要内容,明确操作规范是强化康复治疗规范性的前提,组织培训和考核是提升治疗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方式,建立PDCA管理模式是强化康复治疗科学性的有效方法,完善和强化医疗文书以及报告书的书写则直接影响到交接工作以及病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是基于人事管理理论的体系化团队管理方法,通过多种管理和改进方法是促进现代康复治疗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施跃国,赵姗,吕斌,等.品管圈在提高现代康复治疗计划落实率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0):241-242.
[2] 杜灿荣.浅析品管圈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7,11(10下旬版):288.
[3] 孔祥颖,林萍,宋福祥,等.品管圈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7,41(8):797-798.
[4] 肖向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27-29.
[5] 陈红斌.北海市居民脑卒中家庭病床一体化康复治疗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4):1685-1687.
[6] 宗慧燕,黄亚琴,何红晨,等.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习带教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3):361-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