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阶段,初中数学课堂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也有独特的方式,数学这一科目所担负的任务,不止是学生学习好数学,把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恰当,数学这一科目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思维推断能力,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推断能力,必须要学好数学,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推断能力提升。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好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制定好的教学方法,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92-02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学会思考就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如概念的生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揭示都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机会。
  一、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自我意识与思维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他们比较喜欢在思维过程中追求个性与独特性。鉴于初中生知识水平与年龄的限制,在思维意识中占据较大成分的为形象思维,比如,他们的思维在面对比较直观的事物时能表现得更加顺畅,而在面对比较抽象的问题时则容易受到阻碍,将这些特性融入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就易对新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将学习主体归还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将课堂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还要遵循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一般,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吐露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展开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进行补充。这时教师再将课前准备好的几何体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更加详细的认识,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
  2.趣味教学,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本身应是动态的,活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自由、灵活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很容易接受知识且产生新的思维。初中生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且内容枯燥,教师再单一的讲解或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初中生性格正是活泼的时候,对于趣味性的内容有着很强的好奇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趣味教学,以趣味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内容时,笔者开展趣味实践问答题来让学生实践操作验证答案.即: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50°,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是什么样的呢?动作操作并说出答案;再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材中的例题转化成为脑筋急转弯的趣味题目:“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合伙进了200件衣服,其中小明的衣服进价是每件80元,卖160元,小红的衣服进价是100元,卖240元,小明进衣服x件,小明和小红200件衣服都卖完的利润是y元,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你怎么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促使学生打开自我的主动思维。
  3.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和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 。
  一题多变就是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延伸、形式转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以问题探究为背景,来将问题当中的逻辑关系探寻清楚。在实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由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过程中,在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重组,来寻找属于自己正确的解题方式,能够一题多解,灵活多变。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既要重视练习的数量,更要重视习题的质量和知识的变通性。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断总结、复习、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当教师教授完全等三角形知识时,就可以通过习题的联系来巩固知识,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发散思维。如:已知中为全等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C与BE相交于点F,求证。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入手,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的三条边以及三个角均相等,这样就可以求证出。
  4.由易到难,逐步培养探索精神。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建立起探索的信心,之后再去突破难度更大的问题,此时学生在强大的求知欲引导下,就会不畏艰难,最终享受到问题解决的满足感。例如对于动态研究这一难题,可以提出问题“已知,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1,并且与 X 轴,Y 轴相交于A、B两点”,先简单的让学生们求出两点的坐标,最后研究与动态圆的相切问题,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便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结语
  总之,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少敏.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速读(中旬),2018(9):45.
  [2]张丽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外交流,2018(37):127.
  [3]王淑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70):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