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别研究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本院的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指标。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胃内pH值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兰索拉唑比使用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好,能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出血量,不易复发。
  【关键词】 西咪替丁;蘭索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导致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胃酸分泌多、胃粘膜损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也与消化性溃疡的产生有关[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一,大多数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2]。若不及时治疗,出血量多,会造成血液迅速流失,严重者导致死亡[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快餐时代,导致消化性疾病高发。临床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为研究一种临床疗效比较好的药物,本研究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本院的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住本院的8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6±7.14)岁。病程2~23h,平均病程(7.12±2.56)h。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溃疡16例、复合性溃疡12例。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71±7.25)岁。病程2~24h,平均病程(7.13±2.45)h。其中十二指肠患者11例、胃溃疡患者17例、复合性溃疡12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相关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将0.2g西咪替丁溶于0.9%的100mL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0~30min,间隔6h滴注1次。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将0.3g兰索拉唑溶于0.9%的100mL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35min,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治愈: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基本愈合,出血部位愈合良好。显效: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消失,不活动不产生出血现象。有效:经过相关药物治疗,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面缩小,出血部位仍有少量出血。无效:经过相关药物治疗,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溃疡面无缩小迹象,出血量无变化。
  1.4 统计学指标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经过两种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胃内pH值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两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 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形成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制、情志不畅、脾胃虚弱导致。胃病需要养,治愈后不注重养护,常反复发作,造成胃粘膜受损严重,常产生多种并发症,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之一[4]。出血是由于溃疡部位的血管被损害所导致,如果损害的是毛细血管,出血量少,此时症状表现不明显。如果损害的是大血管,出血量多,患者会出现出血、呕血与黑便情况。出血前常有预兆,常表现为疼痛减轻,这是因为出血后减轻了黏膜水肿,血液呈碱性中和了酸性的胃酸。[5]
  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是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6]。西咪替丁属于组胺H2受体阻滞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2受体,抑制胃酸的分泌。但副作用多,抑酸方式单一[7]。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通过增加胃泌素的分泌,可以改善胃粘膜细胞及壁细胞的增殖,修复溃疡面及出血部位。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胃内pH值比对照组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使用兰索拉唑比使用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缩短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升高胃内pH值,缓解胃酸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新龙.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9):586-587.
  [2] 孙鹏有.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235-237.
  [3] 王驰雄.兰索拉唑注射液防治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思路研究[J].医药前沿,2014,(07):206.
  [4] 张幼云.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6):48-49.
  [5] 白玛措.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8):153-154.
  [6] 黎土生.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44-145.
  [7] 李秋娜.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7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