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寓言文体之外的教学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材解析】
《寒号鸟》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寓言故事”。本课旨在通过一个小故事为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既是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习得什么呢?先看一看民间故事的含义:民间故事是反映老百姓智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故事。它拥有方言的色彩,强调人物形象,强调民间故事表达的意思,教学时没有必要在字词上多下功夫。
低年级教学中字词是重点,懂得寓意是重点。如果“不在字词上多下功夫”,会不会上成品德课,而失去它本身的语文价值呢?
这则寓言的故事性特别强,语言浅白、韵律优美,骈散相间,结构相似,读来妙趣横生。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形象鲜明。这样的文章既适合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又适合作为讲述的材料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寓言文体之外的独特的教学价值值得关注。
【教学过程】
一、巧识词语促积累
师: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它读好了。(大屏幕播放)
生:一堵石崖,一道缝,一条河,一棵大杨树。
师:说说看到了什么?可以用上你刚刚读过的词语。
生:我看到了一堵石崖。
生:我看到了一棵大杨树。
……
师:你们能将字卡上的词语读准确、读响亮吗?(生开火车读,贴字卡:山脚下、崖上、石崖前面、河边。)
师:你能用字卡上的词语和屏幕上的数量词组成一句话,并用来讲一讲画面的内容吗?看谁讲得完整。
生:我看到山脚下有一堵石崖!
生:我看到河边有一棵大杨树!
生:我看到崖上有一道缝!
生:我看到石崖前有一条河!
……
师:很了不起,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看到的景物。你能把刚才的话连起来完整地讲讲这幅画的内容吗?
(同桌之间兴趣盎然地说,师抽查。)
师:你们很会讲故事,课文第1自然段就是这样讲的,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吧!
(生欣喜、满足、自豪地读着)
【自评:识字、读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枯燥的机械识记不仅会使学习效率很低下,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用简洁生动的板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学生言语表达的情境;用分组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方位词与数量词,体会词语的特点,尝试语句的表达。学生从词語、到短语、到句子、到语段,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字词的巩固和言语的练习。文本语言和自由表达相结合,在看图说话与自由朗读中,体会隐含在段中的言语结构,达到熟读成诵。学生识记了生字、词语,积累了言语素材,强化了叙述思维,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趣读对话品心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请分别用波浪线和下划线圈画喜鹊与寒号鸟的对话。
(生读,师随机分两组出示下列词语。)
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师:小组读一读,发现这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像诗一样,读起来好听。
师:你来读读看。
(生读出了明快的节奏和韵律感)
生:他们俩挺好玩儿的,学着说人家的话。
师:噢?
生:说话都是先叫一声他的好朋友,再说要干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让他这样做。
师:你真是走进寒号鸟和喜鹊的心里了!如果你是喜鹊,你会怎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你是寒号鸟呢?同桌之间读一读、说一说。
师: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两组话,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答)
师:傻喜鹊,你为什么要这样和寒号鸟说话呢?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特别懒惰,我要劝他,因为是劝嘛,所以我就得表现得诚恳、热情。
生:我觉得喜鹊不傻,是寒号鸟觉得他在暖和的天气不睡觉,就知道垒窝,打趣地说他傻呢!
生:我也没觉得喜鹊傻,因为是好朋友才开玩笑的。
师:寒号鸟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和喜鹊说话呢?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有点不以为然,喜鹊说多了我也不耐烦。
师:带着这么多的理解,再来读这几组对话,这样就能将它们的话读得生动、精彩!
(生加重语气,读出了寒号鸟懒惰、不听劝的后果。)
【自评:此环节中,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角色心理,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学生从韵律优美、骈散相间、读来妙趣横生的韵文对话中,充分体会到了美好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学生抓住喜鹊和寒号鸟的语言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随着人物的遭遇变化或喜或悲,产生共鸣,感于心而发于声,这样的体验性朗读在教学中效果会非常显著。曾经有人说:生活是一本书,生活这本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处处都是学问。学生将文本故事和生活体验相结合,推己及人,对课文的语言也有了更多的喜爱和更深的理解。】
三、文白互补长见识
师:寓言故事通常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古人就是这样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则寓言是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古书这样记载——
(多媒体出示)
“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
——明·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寒号虫》
“夜鸣求旦之鸟。夏月毛盛,冬月裸体,昼夜鸣叫,故曰寒号。”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寒号虫》
师: 浅显易懂,能讲讲意思吗?
【自评:文言文的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有时候一篇课文只有三五句话,学生学习不会觉得吃力。古代寓言,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表达的韵味,感受文言文简练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来源,积累简单的文言文,文白互读提升阅读能力。】
四、客观认知看世界
师:以前你头脑中的寒号鸟是什么样子的?
生:像是黑乌鸦一样的鸟儿吧,好多人不喜欢它。
师:说一说现在你知道的寒号鸟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哺乳动物,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生:不会飞,只能滑行。
生:长得和蝙蝠也挺像的。
师:真实的寒号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老师查阅了资料,给大家来分享一下。
(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
寒号鸟大多栖息在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地方营造巢穴,巢内会铺垫一些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抵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寒号鸟毛质轻而柔软,色泽鲜艳。主要采食侧柏、油松等树木的叶、皮、籽仁以及山桃、杏的核仁。粪可入药(俗名五灵脂),能够止痛、活血。它们白天在巢里睡觉,傍晚出来,从洞口滑翔到树上觅食。它们前后肢间生有飞膜,可以借之滑翔,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因而古人将之认为是鸟类。
师:现在你眼中的寒号鸟是什么样儿的?
生:爱干净的小动物。
生:长得很好看。
【自评: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今天读到的这则寓言也与动物有关。正如拉封丹所说:“使唤动物来教训人类。”古人总是充满智慧,从生活中受到启发,激励自己也激励后人。讲寓言故事就是让我们懂得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一个辩证的环节,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感知世界。】 <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山西临汾市第一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