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悸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悸应用真武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B组除西药外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CO、LVEF、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悸应用真武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真武汤;冠心病;心悸;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8..01
冠心病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发于老年人,心悸为患者发病后主要症状表现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且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心悸患者时,常采用西医治疗,虽然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但部分患者并不能获得明显疗效,导致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指出,西医治疗冠心病心悸过程中结合中医药后,可提高疗效。因此,本院即采用
真武汤加减与西药联合的方式治疗冠心病心悸,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46~82岁,平均(59.3±3.4)岁,病程2~17年,平均(6.8±1.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42例,
Ⅳ级14例。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符合西医及中医相应诊断标准;②经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③知情同意;④排除2周内接受过治疗、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存在药物应用禁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应用西医治疗: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1次(空腹);②阿托伐他汀片20 mg/片,每次1片,每晚1次;③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片,每次1片,每天2~3次;④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片,每次半片,每日2次。
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①基本方剂:泽泻、茯苓皮各15 g,白术、桂枝各10 g,白芍12 g,制附片、炙甘草各6 g,生姜9 g。②随证加减:患者心血不足伴头晕、倦怠无力等,黄芪、党参、当归、龙眼肉加入;患者阴虚火旺伴心烦不宁、手足胸闷等,生地、麦冬、枣仁、远志加入;患者心虚胆怯伴善惊易恐、少寐多梦等,龙齿、琥珀、茯神、远志加入;患者心血瘀阻伴心痛时作、唇甲青紫等赤芍、川
芎、红花、丹参加入。③方剂每天1剂,温服,早中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完成后评价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功能,利用心电图进行,治疗前后各1次,指标包含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提高心功能,升高幅度至少2级;有效: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心功能,幅度仅为1级;无效:未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心悸、胸闷、胸痛等为其主要表现,临床治疗时,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心悸等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祖国传统中医学中并无“冠心病”诊断命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等,归属为“心悸”、“胸痹”等疾病范畴,该疾病本虚标实,本文心肾阳虚,标为瘀血内停、水湿泛滥,治疗过程中,坚持原则应温阳化气利水、补肾助阳[1]。《伤寒论》为真武汤的出处,属于经典的温阳利水方剂,方剂中,制附子的功效为温肾阳,水肿因肾阳虚导致时,其可有效缓解水肿程度;桂枝合用后,给予阳气辅助,促进温经利水作用增强;生姜散寒,并辅助强化温阳功效;白术、茯苓、泽泻、白芍的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让患者小便中祛除水邪;上述诸药
合用后,共同发挥温肾阳、利水渗湿、温心脾肾的作用[2]。
綜上,临床治疗冠心病心悸患者时,西药基础上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后,可使治疗效果明显升高,并显著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0):1228-1229.
[2] 贾 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淮海医药,2018,36(05):591-593.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