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6%,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刺;补阳还五汤;神经功能
  【中圖分类号】R7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101-02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治疗为主,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辅助治疗,对提高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意义重大[2]。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不断发展,针刺及中药方剂联合治疗逐渐被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疗效[3]。笔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02±3.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8h,平均(12.13±3.25)h;观察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24±2.3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0h,平均(12.05±3.2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均为初次发病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认知能力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非急性脑梗死者;陷入昏迷者;能够急诊溶栓的病例;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疾病者;药敏试验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10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127)10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针刺:取曲池、百会、四神聪、阳陵泉、足三里、合谷、昆仑、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使用华佗牌0.25mm×25mm针,实施针刺,其中阳陵泉采用泻法,曲池、合谷采用直刺13mm,以使针刺部位出现肿胀感为宜,三阴交采用补发,其他穴位采用按虚补实泻法,1次/d,30min/次。补阳还五汤:黄芪30g,当归尾、桃仁各15g,川芎、赤芍、红花各10g,地龙5g。水煎服,1剂/d,2次/d。两组均连续用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6]。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NIHSS共包含11个项目,分值0~42分,评分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ADL共包含14个项目,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②不良反应。对两组治疗4周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
  1.5 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疗效评价。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85%为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5%≤NIHSS评分减少<85%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未有改善,NISS评分减少<3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3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脑局部供血出现骤减或停止,导致脑局部神经因缺血缺氧出现损伤或坏死,继而使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神经性功能损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8]。有研究[9]证实,脑组织循环障碍及继发性缺血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脑神经供血,促进损伤神经修复为主要原则。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为主,其中阿托伐他汀、司匹林肠溶片为治疗脑梗死常用药,其中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脂,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起到改善血液流变学,恢复脑部供血作用[10]。   中医学中将急性脑梗死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中老年人因阳气亏虚,无力行血,而致血行不畅,阻滞脉络,而致脑络失养。故中医治疗主张以补气行血、祛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较佳。究其原因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之功效;红花、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痛经止痛之功效;赤芍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地龙具有通脉络之功效,诸药联用共奏行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针刺治疗能够直接刺激脑部神经,可调节脑部神经细胞电生理功能,继而刺激大脑神经元兴奋及促进中枢传导时间的恢复,利于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此外,针刺可有效改善针刺部位血液循环,利于增加脑部血流灌注,进而改善梗死病灶周围性神经血氧供给情况,增加残存细胞的代偿能力[12]。因此,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相互作用,可促进患者脑络活血通络,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恢复梗死部位供血,降低对神经细胞损伤,继而提高神经功能,使患者逐渐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综上,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等.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2]石凤琴,杨宏山.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5):153-154.
  [3]李俊,王珊,陈瑶,等.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2):398-40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6]巫嘉陵,王纪佐,王世民,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与效度[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2):75-78.
  [7]周守贵,程玉荣.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络通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3):454-457.
  [8]励志英.针刺人中穴为主配合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9):1954-1956.
  [9]王生寿,王菊萍.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J].西部中医,2017, 30(6):89-92.
  [10]张金洪,王红,王秀芬,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对绝经后脑梗死病人性激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15(21):2775-2778.
  [11]魏国兰,李保玺,李文进,等.补阳还五汤联合川芎嗪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改善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3):763-765.
  [12]陈洪琳,关放.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循环、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4):488-489.
  (收稿日期:2019-01-15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