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历史地图无疑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地图形式来作为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肯定有助于读者对原书相关论述文字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取得代替文字或补助文字内容,收到更概括和更形象地阐明主题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86-02
中学历史教科书、现代的历史专著和一般历史教学用书,都或多或少具备着各种不同题材的历史地图。这种采取地图形式来作为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肯定有助于读者对原书相关论述文字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取得代替文字或补助文字内容,收到更概括和更形象地阐明主题的效果。历史地图无疑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向都很重视历史地图的演示方法,这一点是肯定的。但由于对历史地图只偏重于作为直观教具使用,往往忽略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是历史教学重要的一方面。就此点来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有不妥,请给予指正。
一、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定的事态空间分布的情况。它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地理环境及其空间联系提供了鲜明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地理因素,包括纯自然的因素,更包括通过人的作用所形成的因素。例如:从两千年前的《史记·货殖传》上看到的“江南卑湿,丈夫旱夭”,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情况,早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大地改观了,但相反,近代黄河流域中游所了出现的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的不断加深,也使自然状态大异于昔。虽然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作为历史舞台的自然环境,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改变,都难于使之在历史地图上准确的还原。便是,一幅以现代地图轮廓为基底,内容确切,重点突出的历史地图,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历史的迹象得到较鲜明的再现。而且它还可以从包含着的错综繁杂的关系中,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加深认识。
历史地图是通过现代地图学的特点将时间,空间加以综合的产物,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繁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动态的轮廓的反映。它帮助读者从上述各种繁杂的总和中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如,《中国古代史》讲到隋代开通的大运河,只用了60多个字说明这条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县,南至江都,把黄河、长江和淮河连接起来,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仅有这些简要的说明,还不能使学生独得较具体的空间缩影。但加上“隋朝大运河”图,便使学生容易形成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古代水运系统这一空间概念,并对当时的江都之所以成为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出海口,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幅地图还有一个特点是:那时的“邗沟”以东的海岸线是用两种不同的线条符号作对比绘出的。其作用,是显示虚线部分当年还未形成陆地,江都以东至长江口附近一带地区,还未出现重要城市或港口,这又给课文以补充,增加了新的知识内容。
二、历史教材中地图的分类
每一幅历史地图,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其内容,应是取决于历史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以中学教材为例,所有历史地图按性质分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政区或政治形势图,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
国内外战争图,如:秦末农民战争形势、雅萨克自卫反击战、三大战役等;
交通路线图,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
经济发展图,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三、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分析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决定其抽象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有很大的开发余地。教材中文字叙述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而图像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叙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不但要备学生和备课文,还应该备插图,指导学生读图,使某些抽象、深奥的内容通过图片得到具体形象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如,教学《战国七雄》时,让学生结合地图,按“东南西北到中央”的顺序找出七个诸侯国,学生马上找出七国的位置,通过读图后,马上进行填图训练。这样,学生在读图中掌握了知识,初步形成空间概念。教材中的许多插图。让学生解读,看图说文,既可解除长时间文本解说的“疲劳”,亦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地图阅读,学生认识到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地寻求未知领域。对于那些简单易懂的图像资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这些资料,但是要求学生不仅能说出这是什么,还知道它能证明什么。如学习世界史中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时,让学生从教科书、图册中找出负面影响有哪些方面,要求每个方面都要找到历史证据。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证据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亚非拉贫穷落后原来与当初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那些学生仅靠已有的知识无法理解的地图,教师则要给予适当的解说。
四、比较不同地图,培养概括能力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地图学习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利用地图间的对比来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理性知识。比方,比较不同时期,主题一致的地图。如,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疆域图比较。以秦朝、西汉、北宋、南宋、元朝疆域图为例,观察地图,可以发现各个王朝的疆域范围以及政权、都城等有效信息。
总之,地图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和载体。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地图,使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和社会发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