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文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文化》课程的开设背景和存在问题,从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开放式教学法等方面创新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并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文化》课程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业文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
一、《创业文化》课程的开设背景和存在问题
1.《创业文化》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创业文化》课程属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创新创业模块”的新开课程,共2学分、34学时。该课程是认识企业创业过程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2.目前尚无专门介绍《创业文化》的教材。作为一门新开课程,《创业文化》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教材。目前虽有的两本著作《创业文化概论》和《创业企业文化设计》,但均缺乏实质性内容,难以胜任本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使得本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3.现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参与性较低。作为一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创业文化》属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案例与模拟创业的结合,才能更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之下,传统讲授型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类创业课的需要,学生参与性明显降低,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迫切要求更新现行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
二、《创业文化》课程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探索如下改革途径:
1.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或主要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例如:关于创客和创客文化的主题,学生可以假定自己是一名“创客”,针对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进行思考及讨论。之后由老师带领“创客”们将所思所想罗列,同时对照还需增强哪方面的技能。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很容易将“创客”的基本素质总结归类。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从而阐述教学涉及的理论观点。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案例呈现。教师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案例,课堂上展现案例并提出思考的问题。二是案例分析。学生开展广泛讨论,可以通过集中式或自由式讨论,由问题贯穿讨论中心,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创业文化”的含义及成功创业的艰辛。三是观点陈述。教师通过引导,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或观点具体陈述,借此调动学生成为“创业者”或“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四是总结归纳。教师对陈述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肯定“创业者”们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创创意并合理引导,让学生有所收获。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创设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特定角色,例如,创业者如何针对具体的环境营造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氛围。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表演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此方法能有效减弱课堂讲授的疲劳感,又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技能。
4.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场所,如: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办公室或生产车间,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或亲身体验,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有三种形式:一是社会调研。教师可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调研活动。通过亲临现场,听专业介绍、看企业资料、做人物访谈等方式,了解創业过程中所需品质和技能。二是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并邀请厂方的专业人员、创业成功者上课,在企业一线环境中加深学生对创业及企业管理的理解,拉近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三是参观考察。组织学生近距离参观考察多个同类型企业。有助于学生从实践层面加深对创业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的实现目标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努力实现以下三大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和理解创业文化的含义、创业文化的层级及其涵义。了解创业文化的演进历程。领会创业文化在实际的应用和体现。掌握和理解创业文化传播体系。领会创业文化建设的一般步骤。掌握或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文化的差异及其特征,掌握并理解家族企业创业文化,了解中国商帮文化的特点。掌握并理解企业家理论,掌握创新理论。领会创客和创客文化。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文化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识别不同创业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创业文化理论分析具体的实际案例。通过所学理论,能够建设、发展和完善企业创业文化。
3.素质目标。一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创业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企业家理论和创客文化的理论认知水平。二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创新创业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为将来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作相应铺垫。三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
四、结论
通过对《创业文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实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首先,避免了传统创新创业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满堂灌所导致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深入等问题;其次,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主动将所学创业文化类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应用能力;再次,本项目的设计注重教与学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本项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华等. 企业文化(第3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2]郭燕. 《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8).
[3]黎永泰, 黎伟. 创业企业文化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梁正瀚.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12).
[5]杨崇祥. 创业文化概论[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6]张广宇, 王刚. 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之课堂教学创新[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创业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jyc05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中心圈层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7D61);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供给侧结构侧改革下的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项目编号2016QD15);滁州学院校级培育项目“‘长三角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研究”(项目编号2017PY01)。
作者简介:张守哲(1986-),男,汉族,山东兖州人,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滁州学院 滁州 239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8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