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商贸专业深度融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黑龙江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商贸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案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反馈和师生座谈调研获悉,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师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还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鉴于此,立足进一步加强黑龙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和廣度,阐述调研得出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商贸专业;信息化评价;深度融合;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4-0067-0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了解黑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素质,自2014年开始着手开展“黑龙江省各地市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调研”,三年来分别采用走进中职学校课堂听评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等形式,对省内部分中职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摸底。了解到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与信息化教育走在前列的省市比较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商贸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局限于多媒体课件及动画、图片和专业教学软件的使用,尚未达到信息技术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一学期的收集、采样与整理,获得多所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和座谈信息,掌握了中职商贸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深度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黑龙江省中职学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商贸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一、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现状
  在“2018年省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商贸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中侧重了解学校硬件配备,包括机房、网络、教学软件、媒体及各种资源;调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愿、应用能力、教学效果,包括互联网教学媒介和教学资源素材的选择、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课件的制作方法、课堂主体角色转化等。学生调查问卷紧紧围绕学生的要求和诉求,以学生课堂感受为重点,聚焦深受学生欢迎的课件类型、教法和授课模式的感受、信息技术使用效果等方面,分析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教学环境和信息技术使用的方式方法,梳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上升空间,从而为以信息技术优化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1.学校层面
  完善的校园网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基础与保障。按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整体要求,职业学校有了电脑机房、校园网,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为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便利的、可行的条件。调查问卷显示,参与调查的几所学校综合实力、层次分布比较均匀,100%具有各专业的教学实训室和机房、80%的学校有自己的校园网和教学共享平台。被调查的几所学校的领导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开展信息和教学竞赛与交流活动、尝试信息化教学的校内的课题研究等各种有意义的实践,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硬件条件上多数学校具有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但没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资源分配不均、专业重点不清、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大部分学校经费投入依然不足、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与企业用人要求对接不够等现实问题;在教学软件资源方面各校情况不一,有的较为先进,有的还没有入手,仅仅停留在表面,造成信息化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整,教师只能自行制作、搜索其他资源。现阶段建设信息化校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重点难题之一。
  2.教师层面
  就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兴趣而言,绝大多数的教师乐于尝试和应用,认同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意义,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然而,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PPT的使用仅限于文字和图片的罗列,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是导致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受阻的最大原因,例如: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微课的制作能力等等。因此,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主要途径。
  3.学生层面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活跃的课堂,是学校和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对于“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融入信息技术手段?”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接受和肯定的态度。从问卷反馈中可以看出,98%的学生喜欢教师用多媒体上课,69%的学生觉得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易于接受、精力更集中。比如:在校园网上开辟论坛,学生可以通过终端在网上发问,教师及时回复,快捷地进行问题解答,让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地点的限制。调查显示,学生对仿真教学软件的兴趣度最高。利用模拟系统软件平台,学生通过案例演示、软件练习、网络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信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商贸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意在推进以信息技术引领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改变原有教学内容的粗放的呈现方式,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师生角色互动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1.更新了教育观念。信息化教学时代,立足实现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型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简单的知识传递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帮助者方向转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1]。从教与学主体关系转化视角来重新构架教育信息化推进体系、服务和保障体系,从实践层面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机制建设;整合来自教研机构、专家、企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队伍,支持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在实践中推动其思想观念的变更。   2.创新了教学模式。启用“翻转课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采用三段式教学环节,倾力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导学检测,后期系统将错误率和存在问题反馈给教师。课中授课环节,教师根据错误率进行薄弱点授课,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点,实现了精准教学。课后环节,教师继续运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布置作業和安排下节课的知识点,延伸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内化升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深受师生的欢迎,推进了专业知识学习的泛在化、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3.更新了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微课的运用,配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方法,使教材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点评纠错中完成,重难点在查缺补漏和纠错中得以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数字化教学,借助校园网和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引导学生课前主动查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获取简单易懂的知识,课中针对教学重难点一方面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法,另一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法”“竞赛法”“合作探究”等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研讨、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4.提高了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整个课堂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活跃氛围。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蓝墨云班课、手机APP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图文、视频、网络资源等交互式教学手段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趣味性、可视性、科学性,增强了课堂上学生投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均得到提高。
  5.提升了信息化素养。以基于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为核心,采用空间教学,打破时空界限,延展了师生教学时空,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微课的制作与运用、希沃交互式教学智能平板一体机的使用,迫使教师不断学习智能化教学,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熟悉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将重难点以信息技术手段加以破解,从而提升了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6.探索信息化教学评价,实施教学绩效评价。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最终应用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上,以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为核心进行绩效评价[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观看微课,思考问题,整理关键词,经过课前提问环节,教师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效果,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课中通过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检验课中的教学效果。这种考核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绩效评价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三年以来,从在省内部分地市中职学校听课、竞赛和调研中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还停留在观摩、示范、竞赛的低层次上,大多数教师的整体教学行为表现还停留在传统讲授层次,停留在知识呈现和简单的模拟展示层面上。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师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还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经过近五年对中职学校商贸专业教学的实地调查和跟踪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分析梳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畅通信息化教育渠道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中指出,“准确把握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与基本要求……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加快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管理服务与资源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3]中职学校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点,是各类教育资源、学科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以基于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为核心,打破时空界限,采用空间教学,延展师生教学时空,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商贸类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保障与支撑。
  2.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信息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水平,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应面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能力,高质量地服务于教学;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要建立健全中职教师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升长效运行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教师培训学习的力度和提高培训效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例如集中学习、专家讲座、竞赛提高、网络培训和校外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定期检验培训效果,带动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与发展。
  3.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信息化评价贯彻课前与课中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取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目标,促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协同发展。因此,教学评价要从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评价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课中评价侧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查验收,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知识的情感体验。可见,信息化教学评价不仅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参与度的提高,而且还要评价教育绩效即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的综合反映。
  4.立足校企信息技术合作,致力于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目前,行之有效、完全可以复制的优质教学资源项目有限,尤其是真正符合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和企业实践应用的教学资源稀少,通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技巧共享较为困难,推广程度不高。各职业院校之间学习交流不多。职业院校资源基础不同,实用性、适用性问题不统一,造成信息闭塞、沟通不畅、层次不齐的状况。因此,中职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建立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体制机制,涵盖硬件设施、网络、教育资源、软件运营维护、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等多个环节,建立试点先行的推进机制,注重高效实用,以项目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部门网站,2017-08-31.
  [2]李路平.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与改革创新[Z/OL].学术杂志网,2017-11-09.
  [3]孟雅杰,崔晓虎.实施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型课堂[J].职业技术,2018(5):65—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