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思想、育人方法不断创新,为优化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其中立德树人作为先进教学思想之一,要求教师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并重,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终身受用的知识及技能,本文通过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实施方略,以期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感恩教育 小学德育 价值 实施
感恩之心是开在人们心灵上的一扇窗,让人们能够看到世间的真善美,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并通过帮助他人感到幸福,若感恩之心常在,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持续推行下,感恩教育应运而生,用以引导学生树立互帮互助意识,懂得回馈并关爱他人,有效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然而,有些小学教师却存在忽视感恩教育消极现象,究其内因源于其德育教育意识薄弱,德育教育方法滞后,未能根据教学实况开展教研活动,使小学感恩教育体系仍有待完善,无法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成效。基于此,为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探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实施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当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将能与教师携手营建和谐、稳定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能接受教师的育人理念,愿与教师共创高效讲堂,削减教师课堂教学阻力,助力教师完成教育任务,感恩教育价值可见一斑。为使小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教师需明晰感恩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端正其教育态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1.培养学生责任感。感恩属于责任意识,懂得感恩是学生付出并得到回报的前提,若将回报视为丰硕的收成,感恩之情就是浇灌田地的春雨,只有心怀感恩之心才能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感恩之心,认为他人的帮助与给予都是“应该的”,不懂得他人付出的艰辛,更不会给予回报,长此以往小学生将变得自私自利,无法融入群体,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小学德育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引导学生用奉献、回报角度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继而明晰付出之人的辛劳,并将奉献这颗种子深埋学生心中,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1]。
2.助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的关切之心溢于言表,为此经常会出现溺爱孩子的消极育人现象,过分呵护学生,挤压学生的独立成长空间,无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基于此小学德育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视其成长环境,用心感受他人的善意与恶意,继而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激,能以坚强的心态消化负面情绪,学会珍惜、付出,使学生人格更为完整。
3.提高生命教育质量。生命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教师需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及他人,助力学生树立积極向上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德育教育率先使学生明晰生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恩教育,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社会与自然对生命的包容,并感谢他人无私的帮助,让学生的生命历程有更多的可能性,继而有效提高小学德育生命教育质量[2]。
二、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方略
感恩让人与人之间变得不再冷漠,感恩让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加友善,感恩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小学德育中进行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得以身心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小学教师立足新课改背景,积极学习先进、可行育人手段,根据小学德育教育切实需求,合理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感恩教育方略,达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目的。
1.树立感恩教育意识。当前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仅是思想道德老师的职责,认为德育教育与自身无关,徒增德育教育阻力,不利于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基于此小学教师需积极学习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明晰感恩教育价值,树立感恩教育意识,在日常教书育人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营建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例如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写生时,应适时渗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语文教师在讲到《我爱祖国》、《我爱故乡的杨梅》、《黄继光》等课文时,应渗透对国家、家乡、革命战士(无私奉献之人)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奉献意识,继而全面落实德育教育目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凸显感恩教育价值[3]。
2.创新感恩教育方法。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内在动力,为此小学教师需在累积德育教育经验同时,思考新时期感恩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讲述感恩理念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主题,策划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引导学生学会回馈,身体力行完成感恩教育任务,加强感恩教育影响力[4]。
3.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小学感恩教育体系。为有效落实感恩教育目标,教师需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反观其感恩教育历程,明晰其感恩教育优势与劣势,继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调整德育教育方略,在提高教师德育教育能力同时,达到完善小学感恩教育体系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发现缺乏感恩教育评价标准,感恩教育出现“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消极现象,为此小学教师总结德育教育经验,制定感恩教评标准,以10分为满分,学生能够端正学习与生活,用感恩之心对待人与事可得4分,教师感恩教育方法创新有效可得2分,教师可自觉提升其德育教育能力可得2分,教师可用感恩之心对待学生可得2分,使教师能够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5]。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教师需树立感恩教育意识,创新感恩教育方法,并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小学感恩教育体系,在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文珍.探讨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读与写,2018,15(34):36.
[2]罗璟.关于将感恩教育作为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突破口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399,443.
[3]莫稼祥.关于在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407-408.
[4]梁带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390,429.
[5]李娜.学会感恩播撒阳光——学校感恩教育德育序列化主题教育浅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8):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