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的人生意义十分深远,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点,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古往今来的国内外许多专家在探索中创建了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理论,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经验,笔者也通过调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教学经验,综合各种因素,认为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重在“优化五要素,注重三结合”。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策略
  教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其重中之重。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为此,笔者就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作了解,并结合教学实践,把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归结为“四要素,三结合”。
  一、优化四要素
  1.优化管理策略要素,形成规范制度
  (1)制定制度,亲力亲为促动学生习惯养成
  俗话说:“不拟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笔者重点谈论班级的班规,班级是由每个学生个体组成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一个班主任要是强加制度在学生身上,即使能够让小学生执行也需要花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也有可能学生这次执行之后又忘记或者另找其他原因搪塞,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制度的制定,让学生从心里产生主人翁意识——“我是班级小主人”。[1]
  制度的制定应该具有灵活性,出现问题行为随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新规范,让新的行为活动的执行有章可循。再者行为规范的制定一定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每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变化而适当调整。总之,制度的制定与规范形成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目的。
  (2)公平化执行制度,让学生养成公平意识的心里内驱习惯
  制度需要执行才能发挥出作用,教师在制度的量化中不要带有色眼镜去对待,不要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在犯错之后就可以包庇,成绩差的就应该严厉批评,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
  2.优化环境氛围要素,潜移默化
  (1)美化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其无声胜有声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无形中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成长。舒适的自然校园环境能够让人心旷神怡。不仅给人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自然环境“說话”。校园文化环境也起着熏陶作用,学校的文化长廊是一种“无形文化”,是影响学生成长一生的精神食粮。
  (2)营造家庭民主氛围,用理解取代责骂
  家庭给孩子怎样的引导和教育不仅表现在口头上的说服教育,环境的塑造也是一种无声的家庭教育,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时间段内会养成不同的个性特征。
  3.优化学科渗透要素,教师合力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好习惯成为自然
  知识掌握是需要教师引导,但是教师也不用全是灌输书本知识,从而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我们每门学科都有他的学科知识性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性,只要老师善于深入挖掘,利用学科特点进行明理导行教育,知识是先进思想的载体,任何一堂课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养成教育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引领,相信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好后,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比知识更重要。
  4.优化树立榜样导向要素
  (1)选取榜样,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激发上进内驱力
  教师要选取临近的学生做榜样,比如班上品学兼优或者具有某种行为亮点的学生。榜样不要单一化,要多树立榜样,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创造一种氛围。随时更换榜样还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竞争机制。
  (2)弘扬榜样精神,促进小学生好习惯持续稳定的养成
  好榜样行为以何种方式让大家知晓?可以以班级每周小报的方式推广,把每周量化的前几名刊载在班级小报上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学校也可以推广“好习惯学习月”的活动,倡导榜样内驱机制。
  二、重视三结合
  1.低、中、高三阶段养成教育衔接
  从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品质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故要在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年龄段按“横向全面展开,纵向重点落实”衔接教育,让各类良好习惯在反复训练中获得螺旋式的稳步发展。[3]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教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只有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点,社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重在老师发挥导向作用,老师应跟家长经常沟通,制定相应的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发给家长,家长可以在每月给孩子给出相应的行为评价,共同达成教育计划蓝图,形成家校教育良好循环机制。社会创造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管理好网络资源的运用,政府可以组织少年“儿童成长活动伴我行”进社区,还可以利用好网络媒体引领孩子的成长,举办教育讲座进学校和家庭,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将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往往决定命运,但是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小小的课堂岂能承载学生的命运,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才能托起这个重任。
  参考文献
  [1]耿德明.三入手三切入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01.
  [2]邬吉波.榜样教育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及方法[J].教育论坛,2010(20):8.
  [3]蔡振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2(1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