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教育路程的开端,亦是人生的开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帮助。小学开展诸如篮球训练类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对小学生开展篮球训练课,借篮球训练实践活动策略,助力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训练;行为习惯
  一、相关背景介绍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尤其对处于学龄期的小学生们,他们刚刚从家庭的“襁褓”中走向学校这个“小社会”,这是孩子们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尤其关键重要的一步,孩子们逐渐从自然人迈向社会人,在这一重要时期,亟需家长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庭综合实力的结果。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十分呵护自己的孩子,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便会适得其反。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与此同时不要惧怕孩子犯错。
  孩子有错误,说明孩子在成长,只有在不断犯错中才能逐渐学会成长,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再者,家长朋友们更应该理性看待孩子们因彼此间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产生的矛盾。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聚集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学习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正常,彼此之间有了矛盾,互相解释清楚就是,此刻呼吁家长朋友们不要把过多的社会心理掺杂进来,理智客观一些,切勿因为孩子们的个别不好的习惯而掺杂成人的眼光,每位家长都爱自家的孩子,所以请适时的分享一些爱给别人家的孩子。
  再者,有些孩子呈现出过度脆弱的不良表现。孩子的脆弱性表现是由于家庭保护过度,缺乏必要的历练。过度保护有时候形成一个无形的罩子,一旦孩子成长到罩子无法所及时,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科学合理的“外露”训练,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让生命个体充满活力的必要步骤。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乐学第四。积极践行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开设相关地方课程,实践课程,以篮球训练为载体,向外发散辐射整个教育行业,帮助孩子们在人生初期养成好习惯。
  各中小学应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助学助教助长,而篮球训练正是在这一号召下,具体实践的体现。在篮球训练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发掘潜能,陶冶性情。在篮球运动中,孩子們可以通过小组赛事,锻炼团体协作,通过与小伙伴队员们共同拼搏,学会独立学习,学会成长。
  二、浅析小学生在良好行为养成上存在的问题
  1.独立性差
  当下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教育引导上缺乏正确的方法,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一些小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依赖心理严重,自我抵抗困境、挫折的能力严重不足。
  2.“本我”自控性较大
  弗洛伊德曾言:“一个人只有合理保持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的平衡与牵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意义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家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集体意识,不懂得分享,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规则意识,在学校里,无拘无束,不受管制,这无疑给老师的日常教学又增添了一大难点。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塑造成果自我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抓住这关键期,帮助孩子度过人生这一关键时期。
  3.学习自主性不够
  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没有养成较好的习惯,很多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参加课堂讨论学习,课后不积极向老师求助答疑,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不会积极主动学习。多数孩子无法做到自主学习,对父母老师等依赖较大,往往是课堂三分钟热度,回家抛之脑后。当今的时代,是全自主的时代,教育更加是素质教育,没有人逼迫,更加没有人鞭挞,自给自足,方可自理自立。
  三、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质影响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不能辜负前人所托,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积极践行小学生篮球训练课,以篮球训练为出发点,激发孩子自身潜能,培养孩子塑造良好人格,督促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孩子长怀感恩之心、常备专心之意、学会自我情绪疏导,在家校联力之下,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护航。
  1.常怀感恩之心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上古以来,有“蒙以养正”之说,学生从小就被教以“感恩”,学校教学更不应落下这一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来看,感恩是一种美德,同时,在个体的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接受、懂得感动,往往是也是每个个体快乐成长的内在根源,每个学生都应该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俗话讲,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一个即将开启价值观塑造之路的小学生,有知恩、感恩、报恩之心,也是其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家长与老师应当联手共进,家长应定期将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及时反省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常备专心之意
  在个体人格完善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要有一个专心致志做事的能力。而成人是否能够专心致力于某一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做事的定力。小学是个体认知道路的开始,小学生们因为年龄的原因,需要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静下心来,来潜心思考,才能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所学技能。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需要逐渐养成的习惯,亦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为习惯则是专心致志的做事的能力与习惯,切忌在课堂上开小差。
  3.学会自我情绪疏导
  小学是孩子们求学生涯的开始,往往会因幼小衔接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们要通过帮助学生处理各种小事来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向好发展。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经常在训练中走动、观察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对同学们行为习惯予以关注与引导,来帮助学生摆脱情绪障碍。   4.家校联立
  当下,学校牵头,与家长一起努力,共同在学校和家庭之家搭建“交通传送轨道”,让孩子在学校有人教,在家里有人管,两方共同发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不断提升家校合作共育的整体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现阶段年龄特点,积极运用篮球训练,来开发孩子们的潜能。尤其是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篮球,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打篮球,这样在学校老师与家人共同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品行养成之路便会更加顺畅。
  四、反思总结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來,更加是祖国的未来。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孩子们成人成才之路上,我们要学会适时的帮助孩子们,运用正确的,更加切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助力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生篮球训练实践课,一方面可以在孩子们的学习之余,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符合、贴合小学生阶段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在小学开展篮球训练课,小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协商,在实践训练中,逐渐养成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在乐趣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成长。
  在小学“健全适龄体弱者”广泛存在且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执行运动处方为主的课程内容显现出了比较突出的价值。不仅在于此类内容直接针对学生体质情况所设,有助于体质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更在于学生通过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锻炼意志的作用,陶冶情操的影响,从而使锻炼态度得到改善。在运动处方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体育锻炼本身的艰苦性特征, 但是此前尚未曾有人通过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探索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设置方法,应当结合“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指导思想。体育隐性课程的内容、方法也是可以设计和控制的,其结果也是可以预期的,虽然难以转换为量化指标,但是可以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体育隐性课程的认知和感受。体育素养的提高重点在于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参考文献:
  [1]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德育教育质量[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5).
  [3]马元宝.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都市家教月刊,2017(6).
  [4]陈卫东.为孩子铺设成功的轨道——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3(11).
  [5]陈旭宇.让习惯养成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