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吊灯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的题目也许用“还是故居好”更恰当些,因为这完全是本文主人公老王夫妻的深切体会。那天听他俩说搬去桥东新居,就像半天吊灯笼,“四搭无向”,无着无落,日夜心浮。那口气既无奈,也不失几分旷达,说完他俩哈哈大笑,并没有怨天尤人,我就决定用这个潮州歇后语来作题目了。
老王夫妇年过80岁了,一直住在这座古城西湖畔的小巷中,房子是从厝式的,一厅二房加个小天井,也就60平米吧。这是祖业,他们在这里成家、生儿育女。两个人都是“二轻职工”,老实肯干,日子平淡也平顺。他们倾尽全力让一双儿女读书。女儿读完高中,自己说要出来工作,挣钱供弟弟读大学,很懂事也很孝敬父母。
日子过得飞快,儿子大学毕业了,大女儿结婚成家了,老王夫妇也退休了,日子仍然平淡又平顺地过着。很快,儿子在广州工作、成家并生了小孩,王老太应邀到广州带孙儿,老王则在广州和潮州两头奔波。他更喜欢留在西湖畔的故居,每天有老工友来喝茶聊天,他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安虽乐,不如故居。”
孙儿很快读完小学,升上初中了,王老太可以回故居来了。这一段日子是他们人生中最为滋润的日子。一大早,出门就是美丽的西湖,他们踏过虹桥到广场去看人晨练,见见熟人,回程就在湖边小食店吃早点。老王喜欢豆浆加油条,外加一个甜面包;王老太最爱的是肠粉,这和她住了几年广州有关系。
儿女一向侍亲至孝。忽一日,广州的儿子回来,对父母说:“我在广州,每天掛念年老的双亲无人关顾。我跟姐商量了,买了一套房,离姐一家近,日常生活也好有个照顾。”
老王说:“我在这里住着好,几十年老厝边,邻居平时也都互相照顾。那边楼盘贵,你又不是大老板,把钱留给孙儿读书用吧。”王老太则没表示意见。三天后,儿子准备回广州,对老王说:“房子买了,与姐的家隔两栋楼,在12层,有电梯,正叫人装修,年底就可入住。”
两个月后,女儿来请父母去看新房。一进门,老王夫妇都被光亮刺得睁不开眼,阳光从落地窗射进来,家中一切都是新的。女儿问:“你俩看看还有没有缺什么?春节前就搬来吧。”
当晚回到故居,儿子从广州打来电话:“老爸,听姐告诉我,你们看了新居,没有很欢喜,还嫌里面太光亮!老人应该换换脑筋,学会享受。搬进去多住几天,习惯了,保证你们不想走。”春节前,儿子带着孙儿回来帮老王迁入新居。王老太告诉儿子:“你爸说他还是想住在老厝好。”
搬家那天,女儿女婿儿子孙儿都来了。大车载货,小车载人。王老太把衣物、电视、冰箱都带了,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几张床椅加厨房用具也都旧了,就留在故居里。
迁入新居,儿子孙子与老王夫妇在新居生活了三天,参观社区环境,买菜做饭,迎接来祝贺的朋友。老王并没多少话,但那三个夜晚睡得并不安稳。儿子孙子回广州了。老王对老伴说:“我想回西湖老厝看看。”女儿得知,让女婿用车送二老回故居。
一进门,老王傻了眼,所有家具都不见了,只存一个厝壳和天井靠墙几盆花草!
邻居阿马婶、云姨、翠芳姐几个人闻声过来,告诉老王:“你儿子前天来,感谢这么多年老厝边的照顾,并说这些家杂我们看合用就搬去吧。”邻居知道老王还想回故居,儿子这么做,明显是不想让老人再回来。但他们知道老王一定会回来,就都说这旧家私他们喜欢,大件细件分头搬走了。老王的儿子叫来个收破烂的,把余下东西搬个干干净净。
邻居们嘻嘻哈哈的,很快把旧家具都送回来。老王笑了。
来西湖晨练的老工友知道老王夫妇回来,就一如往昔在西湖活动后到小店吃早餐,然后到老王家冲茶。问及老王夫妇对新居的感受,王老太说:“半天吊灯笼!”
老王直摇头说:“老伴一望楼下,人像蚂蚁,就说头眩,脚心软。整日窗帘关紧,无法享受窗外风景。”王老太补充:“买个菜也要去很远的超市,上下电梯不方便,哪有这里方便啊!”
被人称为老夫子的曹工友说:“儿女都想尽孝,但忘了一个顺字。孝顺孝顺,真孝就得顺。” 大家都说:“老王你儿子硬逼你去半天吊灯笼,这不是孝。读了大学,都不学传统文化,不知最大的孝是顺!”
(珠珠 摘自《潮州日报》 图/廖新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