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民宿的可持续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回归淳朴审美观念随之兴起,更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体验质朴乡村意趣。乡村民宿作为引领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与主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乡村旅游景区的面貌。广大农村地区的个体民宿建设者多为当地村民小市民,无论是财力还是生态意识都非常有限,村民对环境与建筑民宿关系的认知非常片面,导致乡村民宿设计在原生态地形的应用和周围环境与之相结合的不足,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文章从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入手,从经济,生态,社会,规划多角度结合乡村民宿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推动乡村民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民宿经济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59-02
1乡村民宿的概念
民宿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两大类。对于乡村民宿指,自身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四周具有地域独特资质条件所形成的天然景区,原汁原味的人文情怀以及当地独特民俗活动的乡村“农家乐”。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民宿作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已经形成集中在景区向四周放射的状态。乡村民宿也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随着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对自然力源的浪费,污染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也随之出现。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乡村民宿的可持续性生态化设计改造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2乡村民宿目前存在的问题
村民所建设的民宿多为利用自家闲置的住宅,在当地土生土长生态环境下,结合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的旅游居住模式,所建设地区由于村民信息闭塞,设计经验缺乏,基本市政设施不足导致乡村民宿出现了以下问题”。
(1)民宅商用时显现出基础设施的不足,例如改建的商用客房所需的独立卫生间私自加建现象严重,多数不能满足基本的公共建筑规范和防火要求。
(2)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远的局限原因,导致当地村民接收到的现代资讯甚少0,居民对先进环保材料的应用以及高新技术的认知具有从众性和盲目性,对本土材料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材料极度缺乏原生态性。
(3)民宿概念模糊,多数并不能达到居住者所设想的体验民俗风情,享受农家乐趣的设想,只是另一种处于乡村中较为简单的旅馆,缺乏产业设计和产业定位,没有产业特点。
(4)游客数量的大量飙升,超出了一些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在村民生态意识薄弱下,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更是长期无法得到解决。
(5)乡村民宿市场分布不均衡也是极为突出的问题。一些乡村民宿多集中在热门景点附近,由于景区的黄金时期较为集中,游客的出现也较为集中。导致民宿价格较高且服务质量差的现象比较严重,服务人员多为伴随景区黄金游览时段而集中的非本地“候鸟”。游客难以体会到当地人土生土长的文化氛围。而偏远的景区,由于路程较远,旅程比较艰辛,生意便比较惨淡,但正因其偏远,其民宿相对来讲便更为质朴,更具有风土人情。由此产生的集中分布和分散分布差异十分明显。
3民宿的可持续性研究
3.1经济可持续性
民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民宿建筑的需要,又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保留必要的环境资源条件。可持续建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而经济是制约民宿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民宿建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形势下,对于民宿发展最重要的经济性因素必须得以解决,所谓要致富先修路,指的就是经济发展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支持,而乡村民宿一般都处于物质基础条件较为匮乏的地区,因此对乡村民宿的可持续经济研究提出以下几种问题改良。
(1)生态建筑的运用由于经营者注重片面经济效益,牺牲现有环境资源的案例时有发生,增加了日后修复生态系统破坏的经济风险以及容易出现高风险,多事故,高耗能的概率,环境成为民宿发展的牺牲品。而生态建筑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初期经济成本高体现在外墙保温节能窗密闭门等高技术建材的投入,收益则表现在整个建筑生命的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对环境的的影响,能推动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避免产生二次对环境的修复成本。
(2)可持续经济的联动性若经营者要求施工方注重保护环境,则材料供应商会提供环保低耗循环型材料,严格要求制作单位遵循保护环境理念。以此达到在不超出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得以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使自然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引导村镇居民认识和了解其经济价值和内涵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政府也应有计划的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以提高生态民宿经济在民宿经济中的引导作用[2]。
3.2生态可持续性
民宿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力求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关系以支持民宿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环境持续性得到最大化。其对策与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當地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顾保护下,将其统一在生态民宿的视角之中,在村镇规划中要采用谦卑的设计姿态,设计中要充分契合地形地貌,使其具有适宜的尺度,削弱建筑的体量感,使建筑景观化,使建筑融入环境,形成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2)要充分保护物种多样化,避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途径遭到破坏,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对于自然景观可采取远景可望,中景不至,近景可亲的处理原则,以达到人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愿望。
(3)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使地域材料得以发展,地域建筑元素具有原生态性,可以利用当地本身具有的天然河流,池塘等水系结合乡村民宿进行设计,做到建筑物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意趣。
(4)要进行节能减排优化,尽量采用被动式设计,例如对村内新建的民宿建筑屋顶进行绿色优化,以达到被动调节室内外温差以及减少水分流失的目的。 3.3社会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社会和文化挑战所提出的规划政策和实践的新兴领域。民宿作为物质和精神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产物,兼具时代性和文化创新性,是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宿之所以成为旅游新业态,是因为在现有的大中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下,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最基本的必要性活动在生活比重上大大减少,代之非自发性的自发性活动,也就是被动的工作应酬[3],使人感受到焦虑和压力剧增,更换生活环境作为一种最直接的调节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
如果这种诉求可以达成,现有偶尔式的租住方式很有可能变为经常性的租住方式甚至是长久性的包租形式。促进民宿产业由季节性向全年性进行转变。促进地区民宿产业化。从而使之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循环发展。现有民宿实际上更多的是作为另一种“排场农家旅馆”很少能体现出所在地区的人文关怀,文化特性。不能够实现上述目标,所以要将文化作为民宿建设的核心价值贯穿始终。村镇的传统文化和异于城市的生活习惯是民宿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正因为如此,发展民宿有利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保存和保护,在发展民宿的过程中,更多诸如莫沟村这样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没落村落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民宿的发展将其从拆迁的边缘挽救了下来,其原生文化也借以现代技术得到了保留。同时搭建起村镇与现代社会交往的桥梁,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3.4村镇规划可持续性
在村镇规划中融合生态建筑理念[4],是指从宏观角度合理分配土地和环境等资源,平衡各方利益,发挥自然环境在支持经济增长的生态潜力,更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长远目标,促进经营者重视经济价值而忽视生态价值问题的改善。所以在乡村民宿建筑设计及村镇规划中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村镇规划的合理性和生态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村镇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必须要考虑村镇当前所处当前的村情,即不能不考虑自身情况而盲目的去响应国家政策,使村镇规划失去自身所具有的活力性和历史性,这也是浪费资源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村镇设计的过程中应把握该村镇历史文化底蕴,将其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融入到整个规划中,表现出村镇自身特色,用材料,符号等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要根据其气候水文土壤的特性,从整体上对风向,水流进行把控,在民宿设计的伊始就将其置于合理的位置,考虑交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为其今后的发展设定必要的条件。打造生态绿色的村镇民宿区。
4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大发展趋势以及倡导的主流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由于经济迅猛发展,民宿随之炙手可热。而建筑界的能耗量居多,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人工系统的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绿色生态民宿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我国乡村民宿可持续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的指出了乡村民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其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村镇规划四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建议,由此力求在推动乡村民宿行业的发展上具有極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迎丹,向平.浅议乡村民宿的改良设计[J].规划与设计,2017,(10):71-72.
[2]唐粼粼.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财经观点,2018,(08):54-54
[3]王建宁,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讨当今民宿设计的发展趋势[J].工程设计,2018,(07):230-231.
[4]王利娅,申建勤.对村镇规划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8):572-5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