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文化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城市历史见证的一个动态“活历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其更新和保护成了城市双修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于同类历史街区目前发展现状的辩证分析,总结出目前历史街区发展存在的优缺。针对城市历史街区目前所面临的“孤岛化”与“商业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出方法。最后以桂林东西巷为例,通过其城市历史绿道的建立,历史街道与城市现代街道的过渡和如何解决历史街区同质化提出更新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脉络;城市双修;桂林;东西巷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15-03
  由于城市发展快速,传统历史街巷被城市都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发展的光芒所掩盖,宛若被蒙上了一层灰。在里面居住的居民,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在城市的快节奏中仍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但也因城市发展快速,传统历史街巷的面貌逐渐变为城市中的“阴暗面”,目前对于其解决方式,则是通过对历史街区以旅游为开发目的对其进行改造与修缮,使本就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传统街区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地带。使其重新换焕发新生,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
   1城市历史街区模式
  城市历史街区,其为三个词组来组成,“城市”“历史”“街区”。“城市”一词,表现了时代的发展;“历史”则表示的是过去,是源头,是轨迹,是积累。“街区”表示的则是邻里之间的人文情怀,生活空间等。“历史街区”则是能完整表现出地方特色与特点的街区。“城市历史街区”的含义则为位处城市之中完整记录当地历史且具有鲜明的当地特色的街区。对比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例如上海田子坊,新天地,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以及成都宽窄巷子等,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所处地理位置在城市中心。(2)在于保护传统历史街区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3)主要更新方式为通过打造商业文化中心以此来吸引人流。(4)街景设计再现古街区之感。
   2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与趋势
   2.1整体脉络断裂破碎
  街区更新改造中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对传统格局的尊重意识有所欠缺,追求短期效益,导致历史街区整体系统层面的结构断裂,历史脉络变得模糊,文化价值降低。
   2.2传统街区保护局限节点化
  在保护传统街巷中仅是单纯的将传统街巷先定一个范围,单一的对其进行你保护,修缮,对于其与周围街区的联系,与城市规划的发展,整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衔接,历史文化遗迹的联系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这样会导致街区缺乏整体性,从而产生了街区“孤岛化”和“破碎化”,也难以对整个街区的更新找到合适的主题定位。如若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联通起來,形成历史文化景观的绿道体系,必将提升城市的可识别度,历史街区作为绿道上的一个节点,其知名度与历史的融合的便会极大的提高。
   2.3街区活力低下
  目前历史街区为追求其短期经济效益,将原来本就是以居民生活为导向的街区,改变成为商业为导向的旅游观赏地,必将使原本生活在此处的居民感到不适,便相继搬出街区。历史传统街巷给人以底蕴丰厚,邻里和睦,恬静淡然的生活景象,如今仅仅变成灯火通明,人声喧嚣的闹市。居民相继离开,也带走了街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景象,一个街区的活力也便消失。所以传统街区的更新与内部居民生活提升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思考如何解决街区活力留存的方式。
   3桂林东西巷保护与开发
   3.1桂林东西巷历史沿革
  桂林东西巷是桂林内唯一的一片历史街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体现了桂林的历史文脉。其地理位置位处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区,周边有王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正阳传统街巷,伏波山,漓江等,但中间却隔着一片桂林现代居住片区,割裂了历史文化通廊。东西巷历史文化商街作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传统居住、传统商业、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主要功能为基础、融合景区游赏,以“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特色,同时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文化复合型历史风貌区。旨在打造桂林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3.2桂林东西巷开发现状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应该遵循历史街区发展的三条原则,分别是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所以以下为基于传统历史街区保护原则下对于东西巷的现存优劣的辩证分析。
   3.3东西巷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
  从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的历史真实性来看,历史建筑则是在历史街区真实存在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所记录街区时光的铭牌,其中所保留的不仅是单一的建筑,更是文化的印记,街巷人文的墨痕。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是守住它历史文物,也要保持其街区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稳定性。比如留存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建筑,应该防止历史断片,而东西巷仅保留一个老城墙,其他的建筑,例如故居、板路、陋巷等使重建的手法再现,失去了本来的韵味。
  从生活的延续角度来说,东西巷的改造应该是其活力的体现,但目前街区内住户、游客隔离却较为突出,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造成街区活力低下。内部居民几乎全部搬出,独留空壳。东西巷是桂林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在此生活的“老桂林”的缩影,在里面居住的人则是对于巷子内的故事最好的解读者与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游者一个真正的传统街巷的深度体验,应该是从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正是与当地居民的直接交流。目前东西巷以商业模式为主,文化为依托的传统街巷,更多带给游客的不是文化的交流,历史的深刻体验,而是观光行走众多历史文化的一笔带过。
  从风貌完整性的方面来阐述,历史文化街区是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购物于一体的,应通过文化展现老城历史,而东西巷用商业价值替换其文化价值,成了仅有娱乐和购物的地方,文化变成了附属品,这样的做法无非是又建立了一个喧嚣的城市街区,与周围正阳步行街和十字街同属商业街,更多凸显的是其商业价值,且与周围商业街同质化严重,不利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3.4东西巷的保护与更新的优势分析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动乱生活的摧残下,许多传统桂林特色的历史建筑几乎不存在。因此应该用扬弃的态度去对待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的用“仿古”的方式去对待历史文化街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街区活的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了,人流量的增多使街区更为活跃,生活的延续上实际是扩大化了。从城市的整体来看它虽然流失了街区内部的居民,但是它对历史街区外部周围的居民带来活力并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使得这个生活延续上的文化肌理反而在逐渐发展和扩张。
  东西巷的过度商业化的确让人在国内辨别不了地方独特性,进行了更加人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为了贴近游人们的服务和需求因此如今的需要才会千篇一律的存在。东西巷的文化性在这种发展下体现在于遗址广场的桂剧表演宣传、增加手工文化制品等进行文化商品的输出等。它的定位或许根本再在成为百年后的历史遗迹和大家心中的历史朝圣之地,在周围都逐渐商业化的市中心或许更多的是国际化和经济发展的过渡产生满足现代生活的城市会客厅。
   4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从整体布局来看,目前只是单一的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个体保护,而并没有将其和周围历史资源相互贯通,使得景观资源整体呈现碎片化和孤岛化。东西巷不仅仅是一条单纯的古街巷,由于其在城市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中间横跨桂林现代居住片区,使其阻断了桂林的历史文化的绿廊,导致了其“碎片化”的产生。通过历史街区的肌理的延续来打破边界,使王城—传统街巷—伏波山—漓江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型绿道贯通,让桂林城市中心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形成串联,而可以提升其历史文化的可读性。
  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在于其单独进行街区划分保护。街区本就是联通与贯穿空间,对其旁边的非历史街区的传统老街也可以通过历史肌理的延续而得以协调,使其历史街区—非传统历史街区——现代街区有一个延伸与过渡。从而达到协调发展,在历史中体会到发展的方式之一。在东西巷附近存在着一些虽并非历史街区,但也属于传统老街,这也是作为城市修补的重要部分,其虽称不上年代久远,但其对于桂林的文化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历史的可读性,是基于历史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来提升,对于周围非历史街区的传统老街的保护与其如何与历史街区相互连接,与现代城市街区相互过渡,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解决东西巷的更新与保护问题,我认为并不仅仅局限于,东西巷本身,以点带动线,从而形成面,直至影响着桂林传统历史文化名城的构建。
  针对目前东西巷力图“修旧如旧”以此来协调历史街区风格,仅仅是将建筑以仿古风格修建,进行同质化设计,风格过于统一,将此作为协调老城景观的方法。这也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历史街区协调整体风格的方法,这样的方式看似高效,便捷,却也透露对于城市历史街区深度解读不够。悠久的历史,对于当地的建筑风格的形成必将有其独特之处,不同省的历史街区建筑都统一风格,这也是表现了设计的惰性。其中也不乏一切历史街区别出心裁,就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现代与古建之间的相互协调则是对历史街区文化的高度提取和表达历史街区文化的可读性由此体现。设计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街區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两者相融,才能将街区中的历史文化的精髓得到表现凸显,历史文化得到传承,街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彰显城市特色;只有两者相融,设计才能对历史文化进项高度抽象,呈现出传统街区“新”之处,与现代城市相互接轨,达到“更新”的手段。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正是目前所提到的城市修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修补的不仅仅是建设方面,还包括对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修缮,由此来延伸城市的肌理延续历史记忆,传统街巷肌理的延续与城市历史遗迹的对接,使城市文化格局更加整体化与联通化,提升城市特色。从整体上来说,城市传统街巷的保护应注重其最本质的内涵发展,只有深挖提炼其文化,通过更新改造的手段使其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王承华,张进帅,姜劲松、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17,(06):96-104.
   [2]徐嘉辉,刘清华.城市修补视野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模式研究一以桂林正阳东西巷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32-33.
   [3]郑子寒,闫爱宾,杨小倩.田子坊过度发展后的转型与保护研究[J].工业设计,2018,(09):37-40.
   [4]段银娟,张兰,浮生慢巷一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景观环境设计探析[J].大众文艺,2018,(08):105.
   [5]石亚灵.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一以上海新天地与田子坊街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10.
   [6]裴婉煜.谈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更新中的文化流失问题[J].山西建筑,2016,42(35):25-27.
   [7]夏毓婷.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现代城市更新发展的基本遵循一基于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5):138-144.
   [8]齐骥.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更新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6):15-20.
   [9]宾国澍,黄荟逾.论城市仿古街区一以桂林“东西巷”仿古街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216.
   [10]洪德善.桂林传统历史街巷保护路径研究[J].中国名城,2015,(09):86-89.
   [11]胡俊辉.空间活力再塑造视角下历史街区可持续规划设计探讨一基于桂林王城历史街区的实证研究[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政府.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北京邦蒂会务有限公司,20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