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调研对标准化研制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流动科技馆项目运行以来从规模、覆盖人群和展出效果上来说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几年的实践探索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流动科技馆巡展中的撤展、布展、运输及展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对流动科技馆在管理、展品研制及展教标准化研制方面提供启示。
关键词 流动科技馆 巡展 标准化研制
0 引言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这对全国科普工作,特别是对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科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中国科协采取了众多举措,其中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就是为了平衡我国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缺乏实体科技馆的县市级的科普传播问题而设置的。自2010年启动后,社会反响强烈,于2012年获得财政部立项,中科协从2013年开始以中西部城市为试点,陆续在全国大范围启动流动科技馆。截至2016年底,共面向全国配发流动科技馆展览295套(含东部),巡展1 747站,累计受益观众约6 757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参观比例达90%,全国贫困县覆盖率达80%;单套展览年接待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1]
流动科技馆自开馆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固然可喜,但在实际巡展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笔者所在的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与流动科技馆相关的机构,试图真实反映流动科技馆巡展现状。
1 调研对象及调研问题
1.1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包括流动科技馆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巡展执行单位流动科技馆负责人;大型科技馆相关专家;巡展站点的展教人员和参观者;流动科技馆展品开发的企业负责人和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等。
1.2 调研问题
调研过程主要围绕展品开发、项目申报、配发及地方巡展的监督管理,巡展的组织、监督、管理方面对项目实施单位和巡展执行单位进行访谈;对展教人员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目前流动科技馆展教人员的构成和对展教人员的培训情况;对参观者采用了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参观过程及效果,并获取他们对流动科技馆的真实意见和改进建议;实地走访了流动科技馆展品研制的企业,参观了流动科技馆展品制作过程,并咨询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流动科技馆展品、展教的建议。
通过调研得到的访谈记录和问卷分析,流动科技馆巡展在管理,展品研制和展教三个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将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并找出对标准化的启示。
2 流动科技馆巡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方面
(1)流动科技馆巡展经费不足:由于基层科普工作“广而杂”的特点,流动科技馆在一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视野中,停滞在“活动”层次,而不被看作是“项目或者工作”,很难进入财政预算计划。[2]2013年中国流动科技馆总结评估显示,每个站点的配套经费需达到12.3万元或更多。[3]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少地区流动科技馆能达到这一标准。
(2)流动科技馆宣传报道局限:流动科技馆在宣传方面效果不佳,对公众的影响力不够,官方宣传渠道太少。巡展站点当地主流媒体对流动科技馆的报道不够,报道持续的时间太短,公众缺乏对流动科技馆的认识。巡展中对流动科技馆的宣传主要局限在地方电视台及地方报纸上,多地的宣传仅为开幕式,且多以消息稿形式出现,宣传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够。
(3)流动科技馆考评激励机制不足:流动科技馆在巡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各地的展览效果差异较大。有些地区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基层科协、学校和宣传部门等多方合作,从经费落实、场地选择、组织参观、安全保证、志愿者培训等方面一一落实,展教效果也非常理想。但由于流动科技馆工作没划入当地科协工作考评指标,做得好的地区也没有直接的激励措施,影响了巡展积极性,也出现了个别地区对流动科技馆的申报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这和文献中反映的情况吻合。[4]
(4)流动科技馆对已满服务年限的展品的处置不明确:早期配发的流动科技馆展品已满服务年限,中国科协对到期展品以捐赠形式给地方科协处理。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对这些展品的处置不明确,导致展品闲置,造成科普资源浪费。
2.2 展品方面
(1)展品主题不够明确: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流动科技馆展品间没有明确的主题区分,巡展主题为“体验科学”,但太过宽泛。招标过程中大致将50件展品分为机械类、电气类及多媒体三类。[5]但展品分类比较模糊,交叉较多,加上运行时展品布置杂乱,导致展示内容不连贯。此外,展品种类不够丰富且更新慢,导致每套流动科技馆展品相似度高。在主题展览方面上,美国从9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流动实验室值得借鉴,如美国的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天文学、人类学、古生物学三辆科普大篷车,主题鲜明,服务对象明确,注重学科综合,互动性强,形式多样,重复率低,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能沉浸其中得到锻炼,并激起对科学活动和科学探索的兴趣。[6]调研中湖北仙桃市科协将流动科技馆与禁毒展,雷锋事迹展和动物标本展结合,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在巡展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2)部分展品趣味性不足:流动科技馆主要的参观对象是中小学生,展品设计时候需要重點考虑他们的兴趣。调研发现,学生更喜欢小球旅行记、机器人、椎体上滚等现象明显,互动性强的展品。参观者较多反映多媒体类展品吸引力不够,难以激起兴趣,以穹幕电影这一展示为例,所播放的影片过于单调乏味,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参观者希望扩充高质量的穹幕影院影视资料。此外,汽车零部件类展品学生兴趣不大。
(3)展品质量有提升空间:在实地参观中,当巡展处于夏季,穹幕电影内部温度很高,缺乏通风换气,内部空气刺鼻,十分影响参观体验与效果。流动科技馆互动类展品损坏率较高且维修周期过长,部分展品操作效果不明显。展品配件没有充分考虑通用性,延缓了维修时间。 (4)展品转运及布展中存在不便:每套流动科技馆包含50余件展品,需要布展场地面积达300平方米,个别展品如穹幕电影还对场地层高有特殊需求,有些区县难以提供合适的布展场地,造成科普资源浪费。在打包过程中展品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展品在转运过程中的损坏,也影响了流动科技馆展品的运输效率。在转运装车过程中,许多展品过重,且扣手位置不符合人体工学,搬运过程中拖拽展箱现象比较频繁。在布展过程中,需要打开展台连接展箱内部电源和电机,但打开展台很不方便,打开后也没有支撑装置,合上展台时容易夹手。
2.3 展教方面
(1)展示说明牌难度较大:流动科技馆展品的原理对中小学生有较强的挑战性,如电磁类展品需上完高二物理才能理解,而且学生的参与时间有限,一些展板讲解文字和图示比较抽象,缺乏实例和视频音频讲解,很难通过阅读展牌说明学会操作展品,并获取科学知识。
(2)科技辅导员质量不一:调研中发现,流动科技馆志愿者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来充当:科协工作人员;当地中小学科学教师;中小学生;大学生志愿者。相比之下,展教效果较好的站点的讲解志愿者主要由当地中学的理化老师充任,他们懂得展品中的科学原理且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在辅导学生参观上有很大的优势,比较符合展教活动对科技辅导员志愿者的期待,但中学教师本身教学工作量繁重,很难保证参与所有参观活动的讲解。
(3)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不成熟:在对科技辅导员及志愿者的培训方面,主要由巡展执行单位专业人员提供简短培训,结合被培训者自学手册的方式进行。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展品原理及操作方式,培训时间为半天到一天。在短时间内让非科学专业类志愿者掌握这些原理并能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讲解是有难度的,因此很难保证他们的辅导质量。因为讲解人员水平不够导致有些站点表演区的展品无人表演而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也无形中造成流动科技馆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流动科技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经费不足、宣传渠道单一、激励措施不够、到期展品处置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流动科技馆展品方面存在主题划分不清晰、展品内容不丰富、损坏率高等问题,缺乏完整的展品规范;在展教方面专业的科技讲解人才和志愿者缺乏,没有完善的讲解培训体系。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7]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标准化进行规范,在流动科技馆的管理,展品和展教上建立标准化,使流动科技馆巡展更加有效。
3 对流动科技馆项目标准化的启示
3.1 修订流动科技馆管理标准
(1)经费标准:目前流动科技馆项目管理执行的仍是《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对很多管理细节没有明确说明,而且随着项目的推进,很多管理相关的内容没有涵盖到。在经费方面,应重新评估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经费预算,建立流动科技馆经费标准。在巡展机构提出经费预算并由专业机构审核可行的情况下,应提高对流动科技馆巡展经费的投入,如设置单独的宣传经费和志愿者补贴经费用于巡展宣传和志愿者保障。此外,可以考虑从公益基金引入赞助,使展览顺利进行。
(2)宣传标准:针对当前公众不了解流动科技馆,建议建立流动科技馆宣传标准。通过各级单位协作丰富宣传的渠道,如除了传统的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还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如微博、公众号)等手段多方位使社会公众了解到流动科技馆。如甘肃嘉峪关市的巡展,甘肃省电视台、嘉峪关市电视台、嘉峪关日报以及主流网站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贵州龙里站县电视台在整个展览期间制作了滚动信息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8]
(3)到期展品处理:在展品处置方面,进一步完善捐赠标准体系,解决展品服务期满的归属问题。使各省科协能有展品处置权,展品服务期满后,可将完好的展品分发到一些有需要的区县,作为常设科普展品,省级科协对展品处置情况上报,做到科普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建立巡展部门评价标准体系:对科协和巡展单位,可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对巡展过程各巡展部门工作进行评价。如巡展过程中的场地联系,对展品的管理和维修处理的积极性,在巡展期间的宣传效果,站点交接的完成度等。将巡展引入地方考评体系,对做得好的地区和工作人员应有激励措施,增加其参与积极性。[4]
3.2 建立流动科技馆展品标准
(1)展品流动性标准:为提升科技辅导员水平展品流动性,应适当调节展品尺寸,减轻展品的重量,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多引用更省力的搬运器械,对易损展品应附有醒目警示標志。应为展品购买全程运输和中途存放保险,如展品发生意外情况,可向其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参照科普大篷车,展箱打包时,可以用缓冲材料对展箱内部的展品进行保护,展箱和展箱之间使用绑带固定。
(2)展品设计与制作标准:鉴于流动科技馆巡展中展品出现了太多损坏,在展品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展品重量、体积、拆装、维修,对展品质量、工艺、材料方面进行提升。在制作时,应对展品的制作进行规范,考虑配件的使用,同时也对选材进行规范。应建立流动科技馆相关的展品质量监控标准,展品出厂前应接受相关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测试。
(3)展品属性分类标准:针对目前流动科技馆展品主题划分不一,建议通过展品属性标准来将展品分区、分主题布置。可将展品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标注,比如:学科属性、内容属性、主题属性、互动属性、机电属性等。这样方便布展时展品的摆放,从而突出不同的主题。
(4)展品评价标准:应该让多方共同参与,比如参观者、科技辅导员、巡展部门、测试机构及生产企业,共同建立完整的流动科技馆展品评价标准。通过展品评价标准体系,对展品的评价可以从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趣味性、适应性、耐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着手。[9]
3.3 建立流动科技馆展教标准
(1)展示说明牌标准:当前流动科技馆的展示说明牌难度较大,在说明牌制作中,针对不同的观众存在知识水平差异,为克服操作与理解困难,操作指南和科学原理应同时包含文字版和图示版,文字图示应尽量通俗易懂。为加深理解和印象,应添加对展品科学原理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辅以信息技术等手段(如二维码)来拓展展品信息,可引入电子说明牌同时辅以音频和视频解说。 (2)科普志愿者征召和培训标准:可参照实体科技馆的志愿者招聘,应该扩大志愿者征召范围,积极向社会各领域或各高校征集科学背景的志愿者,探索流动科技馆与社会、高校的合作,提高讲解队伍的科学素养水平,同时应提高志愿者各项保障。为保证讲解的质量,形成一批爱岗敬业,热爱科普事业的科普讲解团队,科技辅导员和志愿者上岗前应接受统一的思想素质培训和科学文化综合素质培训,此外还需要讲解能力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者需通过统一的能力测试才能上岗。
(3)展教评价标准:为确定流动科技馆展教效果,可建立流动科技馆展教评价标准,对巡展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积极程度,展教活动的完成度,科技辅导员和同学间互动程度,科技辅导员辅导效果等进行评价。此外,可通过抽样访谈、问卷和录像等形式,调查参观者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方面的变化来评价展教效果。
4 结论
中国流动科技馆从实施至今八年里在基层科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运输不便、资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讲解队伍不成熟、个别展品内容不够有趣等困难。存在的巡展展品及展教中的不足可以通过建立流动科技馆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过程、加强监督与合作。通过建立流动科技馆展品标准,优化资金投入,提高展品质量和吸引力。建立流动科技馆展教标准,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激励激发基层科普人员的投入热情,从而取得流动科技馆良好的展教效果,提升边远地区国民科学素养,为实现2020年国民科学素养合格率达到10%贡献应有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帅将,盛业涛,邢金龙,刘卫庄.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装备维护方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5):63-65.
[2]吴顺鹏.浅析全国流动科技馆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3(15):427,432.
[3]樊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5,7(3):161-163.
[4]梁春花.广西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15(9):26-30.
[5]樊庆.招标采购项目化管理在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6(1):50-53.
[6]李小瓯,盛业涛,邢金龙,冯帥将,黄亚平.国内外流动科普装备综述[J].科普研究,2007(4):56-65.
[7]GB/T 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227.
[8]甘云.中国流动科技馆云南巡展项目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6.
[9]王洪鹏.浅谈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J].科普研究,2011(5):65-70.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ation: An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our Exhibition// TAN Yu, FENG Xiumei
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Phys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mail: 236670249@qq.com
Abstract Since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project has been operated, it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in terms of scale, coverage and display effec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By doing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ismantling, exhibi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xhibition in the tour of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it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exhibit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exhibition education.
Keywords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our exhibition,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