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具有丰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结晶与力量的源泉,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知识产权法的角度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现状及问题,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法律保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必要性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现在的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因此需要加强对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保护。随着国家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遇到诸多问题及阻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得到更多人的认知不利于更大范围的传承与发扬。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从知识产权保护层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于文化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
  1.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利的实现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具有两重身份,分别是主体身份和客体身份。传承人享有三方面的文化权利,分别是文化平等权、认同权和私有权,这些权利的享有也跟“知识产权是一种人权和财产权并存的权利”不谋而合。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可以激励传承人对传承的自信,同时也会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感、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一代一代发展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创新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经济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其权利保护上必然受到冲击,私有权受到侵害。因此,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促进发展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分析保护机制的同时还要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问题: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少法律相关规定,在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细化的规定,因此在面对庞杂、表现形式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就需要更加精确性、全面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因为缺少明确主体,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独创性、传承文献性等特点都给知识产权鉴定带来极大困难。三是国家对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较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久时间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历史的变迁发展而发展,所以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需要制定相应细则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分析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对其理论研究与探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文化特征、历史发展等方面确立非物质文化遺产的重要性及价值,从而为其保护及发展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知识产权理论的研究来逐步提高知名度、认同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提高运用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面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如何才能在全球文化大力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的保护,作为法律工作者必须深刻的意识到通过法律手段才能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及当地政府都应当不断提升法律意识,加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从而让更多的人们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许多专家、学者及爱好者都会通过文字作品及影视作品等加强对其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等加以保护,加强对其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确保传承人的利益,同时避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冲击,通过给予传承人著作权的保护激励其进行更好的创新。
  4.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面对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的情况,要想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对其加以研究并传承。面对着散落在我国各个角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危机的情况,当地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当地民众学习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与热情。偏远的山区及村落具有相当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由于当地经济的落后村民为了生计发展到大城市打工,如果政府能充分利用到这些资源那么不仅可以解决当地人们的生活问题还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三、结语
  总之,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愈加重视,社会各界都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传承中势必会受到市场发展的冲击,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加以创新,在创新中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另外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的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发展中保有自身发展的特色、确保其发展的活力及长久。
  参考文献:
  [1]武光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3(7).
  [2]咏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利用[N].内蒙古日报,2010-06-11(9).
  [3]杨森,张仲谋.2001—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徐州工学院报,2010.
  作者简介:
  朱俊洪(1962~ ),男 ,贵州遵义人,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527.htm